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十年建一“路”,安徽將何以精進“振興路”?

陶偉
2025年01月19日17:1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廣為人知的諺語,通俗地道出一條路於鄉村振興中沉甸甸的分量。

2014年3月,“四好農村路”發展理念首次提出,核心要求是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

十年修一“路”,阡陌變通途。 十年間,安徽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15萬余公裡,截至2023年底,安徽農村公路總裡程達21萬公裡,位居全國第6,農村公路密度149.8公裡/百平方公裡,全國排名第4。

俯瞰廬南川藏線宋沖水庫段。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俯瞰廬南川藏線宋沖水庫段。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十年建一“路”的安徽,於同年底在全國率先印發新方案,啟動建設“四好農村路”2.0版。那麼,安徽將如何謀劃這條“民心路”“幸福路”“振興路”?

解答這個問題前,先看安徽這條“路”修得怎樣了?去年11月28日,安徽省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給出了回答——“有效打通了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

如何理解這句話?還需回歸“四好農村路”自身定義。

“建好”上,這當然指的不僅是裡程遠,更突出一個“好”字:全省 100%的建制村、99.7%的較大規模自然村實現通硬化路,建制村通雙車道比例超過61.5%。

“管好”與“護好”上,全面建立縣、鄉、村行政主要負責同志任路長的三級路長體系,堅持“有路必養”,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中等及以上路率達到85%以上。實施安防工程7.8萬余公裡,改造危橋4500余座。一組數據勾勒出的是安徽農村公路出行的安全感。

最后是“運營好”。安徽實現了全省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實現通客車,建制村通公交率達60%,全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等級4A及以上縣區佔比100%,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全面構建。

發展的前提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動。建起“四好農村路”,人、物、資金、技術和信息得以更好暢通,鄉村振興才沒有瓶頸。

於是,路衍經濟在安徽蓬勃興起。無論是皖南川藏線,還是金寨縣南湯路,抑或八裡河旅游區的環湖路,“皖美”的一條“路”融合了產業、旅游、文化、現代農業,賦能了安徽鄉村全面振興。

值得一提的是,賦能鄉村振興的“皖美”風景一路看不停。近年來,安徽累計創建3個國家級“四好農村路”市域突出單位、26個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俯瞰長豐縣造甲鄉“四好農村路”。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俯瞰長豐縣造甲鄉“四好農村路”。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躋身第一方陣,安徽不會止步,也不能止步。以打造“三地一區”為定位的安徽,要想建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於是,2027年為時間節點,安徽提出,新改建農村公路1.5萬公裡以上,力爭實現建制村通雙車道及以上公路比例70%以上,具備條件的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100%,建制村公交通達率達85%。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安徽將基本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從提高農村公路路網通達深度到提升農村公路的進村入戶率,安徽志在跨越“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的第一道“門檻”。

跨越第二道“門檻”則需農村公路要運營得更好。

於是,安徽鼓勵客貨郵融合發展,加快推動各地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節點體系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縣級汽車客運站利用現有場地建設公共配送中心,支持各地建設具備客貨郵功能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基本實現建制村快遞服務全覆蓋。同時,積極推進城鄉客運車輛捎帶郵政快遞小件包裹,客貨郵合作線路覆蓋鄉鎮數量佔比50%以上。

路漫漫其修遠兮,志在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願景的安徽交通人,正在讓願景照進現實。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