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
——濉溪縣創新打造“快辦”政務服務品牌工作紀實
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是城市營商環境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特別是2024年以來,在濉溪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濉溪縣數據資源管理局等圍繞發展所需,順應民心所向,堅持黨建引領,注重系統集成,形成部門合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快人一步領先一路”為核心理念,聚焦聚力“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依托縣政務服務中心因地制宜打造“快辦”政務服務品牌,加強“快辦”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健全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創新“標准化管理、集成化服務、容缺化辦理”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高頻、面廣、問題多的“一件事”優質高效辦理,實現135個窗口為企服務全程代辦、全鏈條快辦,推動線上線下“一站式”政務服務能力整體提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一:群眾視角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促進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濉溪縣數據資源管理局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從企業和群眾視角出發,加快實現政務服務精准、統一、協調,持續打造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濉溪樣板”。
推進服務事項標准化。明確政務服務事項范圍,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審核制度和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作為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准化單位,濉溪縣數據資源管理局把標准化質量管理體系導入到政務服務管理中,對標1145項服務標准,不斷完善政務服務事項管理、辦事流程、服務效率、服務態度等內容。
推進實施清單標准化。依據國家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推動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受理條件、服務對象、辦理流程、申請材料、辦結時限、辦理結果等要素在全縣范圍內有機統一。平均辦事時限從3天縮減至1天,行政審批事項進駐率、“最多跑一次”事項覆蓋率、事項辦結率均達到100%,群眾滿意度提升至99.99%。
推進服務體系標准化。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管理、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政務服務實施、便民熱線運行、服務評估評價等標准規范,持續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標准規范體系。近年來參與2項國家標准編制,主持起草2項安徽省地方標准。在對相關事項科學歸納分析的基礎上,對辦不成的事項精准畫像、對症下藥,解決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關鍵詞二:黨建引領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
濉溪縣數據資源管理局堅持黨建引領,全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服務意識強、專業素質硬、綜合能力優的“快辦”政務服務隊伍,促進黨建業務雙融雙促,為政務服務水平提升注入強大紅色動力。
加強組織建設。高度重視組織建設,制定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優化組織架構,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形式豐富的黨員活動,提高黨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深入開展“我是黨員我承諾為民服務我先行”黨員承諾活動,39個窗口單位、140名黨員干部鄭重作出承諾,通過“三亮”“三比”掀起創先爭優熱潮。
推動爭先創優。牢固樹立“圍繞政務抓黨建,抓好黨建強政務”的服務理念,全面推行“黨建+政務服務”改革,加強業務、禮儀等培訓,開展評選政務服務紅旗窗口、政務服務標兵和政務服務“快辦”之星活動,對先進典型案例進行宣傳推廣,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發揮頭雁效應。“快辦”志願服務隊吸納黨員干部、窗口首席代表、業務骨干等98人,成立稅務快辦團隊“洪濤勞模創新工作室”,運用“一杯茶調解法”,處理各類稅費問題上千件,幫助輔導全縣小規模納稅人享受減免增值稅稅額3億元以上。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政務服務創新優勢,推動政務服務工作持續優化提升。
關鍵詞三:效果導向
“從‘最多跑一次’,到開設‘辦不成事窗口’,再到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我們始終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設身處地想群眾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從源頭把該合並的事項進行合並。”濉溪縣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溪告訴記者,當地堅持創新引領、效果導向,協調推進相關領域“一件事”等集成化服務改革事項,“內核”在於確保服務事項“全程有人管、事事有人幫”,更好引導企業和群眾高效便利辦事,讓大家笑容更多、心裡更暖。
強化協調聯動。結合當地投資項目特點和實際情況,對企業開辦、立項、規劃、施工等關聯性強、高頻發生的事項,為企服務全程代辦、全鏈條快辦。縣數據資源管理局為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審批服務、跨部門協調推進,對“辦不成”事項實行三級提級辦理,縣委、縣政府領導參與解決。優化前后置環節,推動申請表單多表合一、線上一網申請、材料一次提交,成功上線“出生一件事”“創業一件事”“靈活就業一件事”“不動產登記一件事”等23項“一件事”服務。
形成部門合力。跨部門開設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稅務服務等服務專廳,實現並聯快速審批。如企業開辦專廳將企業設立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內,企業可零成本完成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發票申領、社保登記、醫保登記、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銀行預約開戶、水電氣報裝等服務事項。實現長三角戶籍一站式遷移、社會保險公共服務事項跨區域辦理、異地就醫報銷結算等群眾關切的熱門服務87項,省內跨市通辦事項3260項,實現全國范圍內“跨省通辦”事項187項,縣鎮村上線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19872項,應用145類電子証照申請材料實現“免於提交紙質証照”。持續推動更多跨部門、跨層級“一件事”辦理,擴大“跨省通辦”“區域通辦”范圍,實現更多服務異地能辦、就近可辦。
創新幫辦代辦。設立政務“快辦”驛站、服務站、工作站和為企服務專區的“三站一區”幫辦代辦專班。推行周末辦制度、“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涉企服務窗口的“一制度兩窗口”服務,創新採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跟蹤代辦、上門幫辦等舉措,踐行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承諾,為企業提供免費郵寄、免費刻章服務。2024年,共完成“周末辦”事項1376件,解決“辦不成事”38件,受理“涉企服務”企業訴求37件,主動為企業上門服務解決“辦証難”問題178件,為企業代辦審批服務上千件,真正幫助群眾解決“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以后沒處辦”等實際問題。
關鍵詞四:數據賦能
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主動延伸服務。濉溪縣以部門和數據多跑腿助力群眾少跑腿,建立完善容缺化辦理機制,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打造更優質、更便捷、更高效的政務服務。
推行容缺辦理。在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上做“減法”,在優化服務上做“加法”,建立行政審批“容缺受理”制度,針對基本條件具備、主要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次要條件或手續有欠缺的行政審批事項,梳理制定“容缺受理”事項清單,並列出容缺材料清單及適用情形,及時公開發布,有效解決企業群眾因辦事材料不全導致的“反復跑”“來回跑”“多次跑”問題。
提升審批效率。積極營造舒心、貼心、暖心的政務環境,在完善首問責任、集成服務和服務承諾制的基礎上,完善代辦服務、告知承諾、容缺受理等務實舉措,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集成服務代辦窗口和“包保專員”,用好涉企服務“綠色通道”,為經營主體定制全流程“審批方案”,通過承諾替代可容缺材料,精簡審批非必要材料。政務服務事項平均審批辦結時間和申請材料分別縮減至1.01工作日/項、1.59件/項,辦件效率同比提升18.6%,企業和群眾滿意度指數全面提升。
推動成果轉化。緊跟時代步伐,依托全省縣域首家數字濉溪研究院,建立政企研用協調機制,成功舉辦4期數字濉溪建設公益沙龍,優化智能問答、智能搜索、智能導辦等服務,提升“數管智治”能力。2024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連續舉辦9期“棒棒茶會”企業家座談會,及時收集並高效解決企業問題,閉環推動落實,通過企業出題、“快辦”等答題,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推動政務服務從“被動找”到“主動找”、“能辦”到“好辦”的轉變。
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永無止境。濉溪縣依托“快辦”政務服務品牌,經過持續改進,實現政務服務“一屏通辦、跨級聯辦、異地可辦、好辦快辦”,形成“線上進一網、線下進一窗、移動政務進一端”的整體格局,讓政務服務快出速度、快出溫度、快出力度,切實提供利企便民的服務環境,持續賦能現代化美好濉溪建設。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穩居全省縣級十強,在2024年安徽縣域投資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列全省第一。縣數據資源管理局多次獲評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准化單位、安徽省數據資源管理(政務服務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安徽省三八紅旗集體、淮北市“經濟發展暨為企優環境”先進集體等榮譽﹔“快辦”品牌和團隊被評為淮北市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濉溪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項目大賽金獎、濉溪縣十佳黨建品牌,被中央主題教育官網、決策雜志及安徽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聯合推介,獲新華社《政務智庫報告》宣傳推廣。
夢雖遙,追則能達﹔願雖艱,持則可圓。據介紹,在此基礎上,濉溪縣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衡量標准,以建強用好“快辦”隊伍為契機,積極探索、及時推廣更多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以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效成果為目標,真正實現“進一扇門辦一攬子事”,更好地滿足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肖干 羅秀梅 李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