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和縣:源頭抓安全,食品企業“逆勢向上”

2025年01月15日17:3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民以食為天。近年來,和縣在食品安全上加大源頭治理力度,牢固樹立“食安為民、食安惠民”理念,使食品新老企業“逆勢而上”。

新企業:“脫胎換骨”顯活力

這幾天,位於和縣台創園的馬鞍山馬商食品有限公司一樓車間,工人們正夜以繼日地忙碌著,分揀紙盒、包裝產品,一場盛大的年貨節正在線上如火如荼地展開。

“瞧,我們設計的年貨包裝盒多喜慶紅火。”馬商董事長馬壽良手持一隻精致的食品包裝盒,自豪地介紹,從元旦到春節開展這項活動期間,公司促銷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銷售量持續攀升,從元旦前的幾萬單激增至8號的10萬單,再到10號的13萬單。由於物流部門人手緊張,行政人員也來協助。目前公司已臨時招聘100多名員工,全力投入到年貨的包裝中。

一天銷售10萬單20多萬罐無骨雞爪,在當下經濟大背景下,企業新年開門發力實屬不易。近日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琦檢查該企業一句“你們企業的投訴現在基本沒有了!”讓企業充滿信心。對企業來說,銷售火爆的背后,是企業迎難而上、脫胎換骨的自我革新。改造雖有一時陣痛,但換來的是企業長遠的發展。

“我們始終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從四川、山東、雲南、河南、安徽等地收購來食材,我們都會嚴格審核供應商的資質,包括工廠環境、食品生產許可証、營業執照等。”公司行政監管戴敏笑稱,所有食材進場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驗收,“索要產品檢驗報告,檢查食材是否完好等。”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為了保証產品質量,企業始終抱持一顆敬畏心。馬壽良表示:“雖然質量上很難達到100%,但我們追求無限接近10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司不惜重金投入,花費數千萬元從歐洲引進先進的質量檢測設備,對每一批原料、每一道工序都進行嚴格把關,對每一袋產品金屬異物探測,每一條封口密封性檢測。同時,公司還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確保問題能夠迅速得到反饋和解決。有不良反饋要改進,然后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對在質量中出現的原料問題,企業立即更換供應商,主動作為,把質量貫穿於始終。

去除雞爪上異物,過去人工操作難免有誤差,去年5月,公司從國外購置陶朗分選機,剔除異物精准率99.98%,每小時可分選7.5噸無骨雞爪。整條生產線採用數字化生產,將拆包的無骨雞爪用定做的氣泡解凍水箱清洗,殺菌清洗好,再進管道裝入AGV小車,投入真空包裝機,同時調味料從真空管道輸送,雞爪和湯汁一起包裝成袋。

2023年下半年,公司投資2億元升級改造。擴大產能、改善質量、優化物流、擴充儲存等帶來的是企業的產能大幅提升。在分揀車間,4條分揀線同時作業。一條分揀線全長200米,運行一程僅需1分鐘,2024年6月,購進的4條全自動物流分揀線,每小時共分揀2萬單,這也是目前生產型企業分揀物流最快的設備,比其他物流分揀快三四倍。

公司花1500萬元研發投入4條內包生產線和6套外包裝生產線,採用12個機器人操作,一條生產線可節省50人,目前已有3條生產線投入使用,共減少150人。每條內包生產線每分鐘可生產150袋產品,3條線合計450袋。這不僅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確保了產品的衛生質量和口感。

為應對銷量的暴增、產能不足的瓶頸問題,公司將投資一千多萬元,對清洗線和剁椒線升級改造,於2025年6月底投入使用。公司通過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提升生產線的處理能力和效率,滿足市場需求並確保產品的穩定供應。‌

老企業:“芝麻開花節節高”

“芝麻開門”,這句阿拉伯故事中的咒語,隻有勤勞創新的人方能打開這扇成功之門。安徽華安食品有限公司深諳此道,重食品安全,企業行穩致遠。

“一月份就要過年,我們將全力保証發貨,員工們正加班加點生產,預計今年1月份的銷售量將是上月的3倍,預計銷售可達20萬到25萬箱,完成銷售額4000萬元。”公司銷售總監陳學全笑言。

銷售的火爆與企業的改造是否有關聯?公司設備更新、智能化調配等就是最好的回答。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產值達4.63億元、麻油產量全國排名前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企業不居功自傲,而是致力食品安全投入。自去年5月起,公司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對企業升級改造。首先是優化功能區,將靠近馬路邊的榨油車間遷走,遠離灰塵,同時新上馬3條液壓生產工藝生產線設備108台、小磨生產工藝40台套,形成年加工6萬噸芝麻能力的新榨油車間﹔擴容調配油罐區,現可容近1000噸﹔包裝車間由原有的鐵質小管道輸送改為由6000多米不鏽鋼管道輸送至灌裝機﹔倉庫也由不到1.5萬平方米擴大到2萬多平方米,存儲可達8萬箱以上﹔公司已實現調配油電腦控制,確保了產品的穩定。同時公司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努力研發新產品,投資1500多萬元興建研發大樓。另外,公司還新建改造了廠區環境、辣椒油車間、智能化調配油控制中心、數字化智能雲指揮平台等,為保障產品質量提供全方位服務。

與馬商一樣,企業抓食品安全也從原材料入手。榨油的原材料芝麻是從非洲坦桑尼亞、尼日利亞、烏干達等地採購來,每年為4萬噸,國內零採2萬噸。“我們與一家進出口公司合作,索票、索証、索檢,源頭上保証產品質量,源頭上可追溯。”除原材料儲存嚴格執行離牆離地制度外,公司還在生產前對原材料進行一系列的檢測,確保原材料的安全可靠。

在生產環節上不出差錯。公司對包裝車間現有6條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新增各類設備,目前包裝車間洗吹瓶、罐裝、上蓋、膠套、貼標、封箱、碼垛等環節已實現自動化操作。公司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減少了人為污染的安全隱患。

在當前市場低迷重整期,企業沒有躺平,而是逆勢而上尋求突破。企業董事長王浩介紹,該企業提出一個“千人萬鎮”計劃,以區縣、鄉鎮開發客戶,在區縣內發展1000個高端人才,進而開拓1萬個鎮村實體。“目前已開拓60多家,今年目標是300家,5年達到1500家。從已有的分布來看,西藏、山東、河北、天津、重慶、四川、浙江、上海、江蘇等地都有,以前是批發,現在走的是終端。”王浩把這概括為“渠道下沉”。

芝麻開花節節高。2024年企業銷售收入比2023年略有增長,近6億元。“競爭靠低價出售等手段行之不遠,隻有過硬的產品才是王道。”王浩信心滿滿,准備帶領企業員工提升品質,把藍圖變成現實,力爭5年產值達到30億元。(常興勝)

(責編:金蕾欣、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