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七千“田管家”服務農戶種好地
1月7日,記者從宿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目前,該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7186個,數量居全省第一,其中涉糧服務組織5083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動服務超過90萬戶小農戶種好地,佔全市農戶總數70%以上。
宿州市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服務小農戶為重點,聚焦糧食主導產業和生產關鍵薄弱環節服務供給,堅持因地制宜、市場主導,著力構建主體多元、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整合資源要素,強化服務保障,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小農戶提供專業化市場化服務,構建緊密多元的利益聯結和分享機制﹔健全服務機制,推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示范合同文本,引導服務主體嚴格履行服務合同﹔建立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代表、技術專家等參與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監督評價機制,強化服務過程指導和服務效果評估,調解服務矛盾糾紛。
該市將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納入市委改革辦重點改革任務,制定《宿州市土地“大托管”行動方案》,定期調度推進。通過不斷推動組織方式創新和模式創新,托管品種從糧食等大田作物拓展到經濟作物,托管業務內容從土地作業拓展到生產全過程,托管形式分為“全托管”和“半托管”。截至目前,全市全程托管面積達203.19萬畝﹔環節托管服務面積達3825.56萬畝次,佔全市耕地面積的78.12%。
在政府的大力培育、引導下,該市涌現了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服務主體+農戶”服務模式、意利達合作社“一站式”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模式、金色家園“專業服務組織+村集體+農戶”服務模式、碭山豐產農機“專業服務組織+農戶”等各具特色的服務模式,推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向全產業鏈延伸。
受益於農業社會化服務,該市托管糧食畝均增產10%左右,農藥用量減少15%至20%,化肥用量減少10%至15%,比非托管糧食每畝節本增效200元至300元。同時,實現小麥、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或打捆離田全覆蓋,秸稈資源化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土壤理化性狀進一步改善,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帶動集體增益、農民增收。
·編后·
為解決農村“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宿州市聚焦糧食主導產業和生產關鍵薄弱環節服務供給,深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優化服務保障,健全服務機制,培育壯大經營主體,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延伸服務鏈條,實現農業節本增效。(記者 何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