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中新蘇滁高新區:聚勢向“新” 乘風“質”遠

人民網記者 周坤
2025年01月15日14:1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12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時間段,既是一個“輪回”也是新的“開始”。

2012年,明湖之濱,清流河畔,中新蘇滁高新區破土而出。12年間,聚焦“一體化”和“高質量”,中新蘇滁高新區已經歷了它的第一個輪回,完成了一次華美蛻變。

2024年,中新蘇滁高新區預計GDP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0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實際利用外資7019萬美元,均居滁州市第一。

毫無疑問,作為滁州市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先行者,中新蘇滁高新區正讓主導產業更加“鮮明”,工業經濟更加“亮眼”,產城融合更加“精彩”,在新一個輪回裡,開啟再一次蝶變。

俯瞰中新蘇滁高新區。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俯瞰中新蘇滁高新區。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從“產業立身”到“工業強區”

手機、電腦、電視……如今,屏幕在現代生活中無處不在。以柔性顯示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產業作為電子信息和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柱,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2024年8月,總投資60億元的宏禧硅基Micro-OLED微顯示器項目簽約中新蘇滁高新區。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硅基Micro OLED微型顯示器件和模組研發、設計以及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它的落戶將助力園區新型顯示產業提質升級。

“它不僅匹配園區主導產業,也符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要。所以當我們得知該項目后,迅速成立了4個億的宏禧專項基金,為重大項目招引提供有力支撐。”中新蘇滁高新區促投局局長高鵬說。

除了宏禧硅基,2024年,中新蘇滁高新區新簽約億元項目38個,高質量項目佔比繼續保持100%。同時,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2個,新投產32個,新增規上企業22家。

俯瞰中新蘇滁高新區的工頭產業園。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俯瞰中新蘇滁高新區。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本支撐在於產業。

深諳此理的中新蘇滁高新區,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四大主導產業“苦練內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向新、向強、向優的現代產業體系蓄勢崛起。

高鵬認為,在項目拉動之下,進一步鍛造升級的產業鏈,為中新蘇滁高新區撬起了發展新動能,使其成為全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火炬”和“引擎”。

從孵化一批企業到崛起一片園區,再到集聚一項產業,壯大一座城池,中新蘇滁高新區通過生產要素、創新技術、配套服務等相互賦能,讓優質的好項目、大項目聚“鏈”成“群”,走出了一條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實體經濟持續做優做強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從“投資拉動”到“創新驅動”

在華睿生物技術(滁州)有限公司展廳中,陳列著丙氨酸、麥角硫因等多款產品,它們以液體、粉末、顆粒等不同形態存在,展示著生物科技賦予了人類“造物”的能力。

華睿生物技術(滁州)有限公司劉紅勇介紹,以“拳頭產品”β-丙氨酸為例,作為緩解疲勞和提高耐力的合成生物,過去β-丙氨酸主要依靠化學合成,供給與需求並不平衡。

如何清潔高效地生產出丙氨酸?技術人員通過多年研發,成功實現微生物厭氧發酵規模化β-丙氨酸,生產過程更加綠色低碳,憑借這項技術,該公司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β-丙氨酸生產基地。

對中新蘇滁高新區而言,華睿生物是一張“新名片”,更是發展生物制造產業的“王牌”。

華睿生物技術(滁州)有限公司的發酵車間。受訪者供圖

華睿生物技術(滁州)有限公司的發酵車間。受訪者供圖

“培育新質生產力,就需要發展高科技產業。”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憲亮稱,截至2024年底,中新蘇滁高新區有152家規上企業,其中110家是高新技術企業,“這體現出,園區發展動力由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走上了產業攀高比新的道路。”

在這片“高新沃土”之下,是園區通過組建產業投資基金、人才發展基金,對重大科技項目或產業項目給予“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助力企業茁壯成長,同時與創新創業者和企業家共擔風險、互惠共贏。

“無論是高新企業,還是國家綠色工廠,每一項政策申報,都是園區安排人員一對一幫扶,把我們需求放在首位,從來沒見過這麼細心的園區。”劉紅勇感慨道。

正如他所說,中新蘇滁高新區當好企業家的“合伙人”,努力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服務保障,形成欣欣向榮、近悅遠來的“雨林生態”,讓企業、人才在這裡茁壯成長。

從“城郊農村”到“產城融合”

“十幾年前,這裡就是城郊農村,水田窪地。如今,這裡跟城區沒有區別,宜居宜業,生活太幸福了。” 提起中新蘇滁高新區的變化,居民們感慨道。

走進中新蘇滁高新區的蘇滁東升鄰裡中心,一樓菜市場人聲鼎沸,二樓超市商品琳琅滿目,三樓賓館干淨整潔,四樓社區機構健全完善……

這種集商業、文化、體育、衛生和教育等於一體的鄰裡中心,正發揮著強大的“一站式”服務功能,滿足居民職工的“衣食住行”需求。

如今,家住科技園區,出門就是鄰裡中心,騎車就能到達上班的地方,孩子上學隻要幾分鐘路程……已成為中新蘇滁高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產城融合的中新蘇滁高新區居住區。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產城融合的中新蘇滁高新區居住區。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但他們的幸福,不止於此。

“蘇滁文體中心將在今年開工建設﹔蘇滁時光裡公園特色商業街區將在今年建成﹔蘇滁科創中心即將投入使用。”一說到中新蘇滁高新區的“新動作”,滁州市中新蘇滁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丁渾身有勁,如數家珍。

在他看來,對一座以產業為主導的園區來說,產業的發展重如命脈﹔而產業繁榮的成果,終將轉化為人們的生活品質。

而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園區之美,更在於環境、在於生態。“以蘇滁時光裡公園特色商業街區為例,雖然是商業街區,但在設計時也融入周邊公園環境之中,填補園區在高端業態、商務接待的空白。”馬丁說。

類似這樣的設計,還有很多。既堅持“接地氣”,也懷抱“大願景”,力求在因綠而美的新時代中,成就一座產城人相融的幸福之城。

從一片水田窪地到崛起創新之城,中新蘇滁高新區以人為本,產城融合,正順勢邁進下一個12年。

(責編:關飛、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