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新春走基層︱安徽南陵:“慧”派件 讓快遞更快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張俊
2025年01月15日08:4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早上7點剛過,太陽還未升起,在南陵縣寄遞物流共配中心的分揀倉裡,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經過一夜奔波,天亮抵達的快遞物流車已經停靠在卸貨平台,分揀設備疾速運轉,分揀人員眼疾手快,識碼、搬運、集包、分裝………一套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即到即發,確保快件第一時間完成派送。”熱得已經褪去外套的黃晶,對眼前的場景,司空見慣,“‘雙十一’以來,天天如此,幾乎就沒閑過,平均一天入口快遞就有3萬件。”

分揀倉裡,智能分揀設備快速運轉。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jpg

分揀倉裡,智能分揀設備快速運轉。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黃晶是南陵縣快遞行業的參與者,更是南陵縣物流發展的見証者。

早在2012年,黃晶就當起了快遞員,今年是他從事快遞行業的第13個年頭。“最初騎著電三輪走街串巷,那時候業務規模小,一天下來也就四五十件。”黃晶回憶道,現在是幾何倍數增長,相同的區域,光是郵政一家,一天少說也有三千件。

過了臘八就是年,隨著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快遞行業也率先開啟了“春運”模式,迎來一年一度的業務高峰期。

在黃晶看來,這個節骨眼上,把快遞按時按點送到千家萬戶,就是最好的年味。

經過分揀,快件包裹搭上無人車。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jpg

經過分揀,快件包裹搭上無人車。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快遞快遞,關鍵在‘快’字。”黃晶打趣道,這些年,隨著智能分揀、無人車在快遞領域投入使用,讓快遞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作為“全國快遞科技創新試驗基地”,近年來,南陵縣智能物流裝備產業由“從無到有”到“風生水起”,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產業集群整體向好。截至目前,已集聚了智能物流裝備關聯企業170家。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產業的集聚發展,也讓像黃晶一樣的快遞從業者,嘗到了智能的甜頭。

黃晶舉例說,“傳統快遞分揀,需要人工挨個核對地址。現在上了智能分揀設備,系統可以根據投遞地址進行區域代碼劃分,自動將快遞分揀落袋,然后直接裝車派件,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如果說智能分揀節省的是人力,那麼無人車派件節省的就是人工。

站在分揀機的天橋上,順著黃晶手指的方向,十多台快遞無人車依次排開,正滿格電狀態排隊等候。

蕪湖南陵,裝滿快遞的無人車正緩緩駛出分揀倉。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jpg

蕪湖南陵,裝滿快遞的無人車正緩緩駛出分揀倉。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別看長得呆萌,肚量可不小,3立方米的空間,一次性能裝下大大小小快遞兩三百件。”黃晶說,目前共配中心啟用的25台快遞無人車,天天上路,風雨無阻,平均下來每天的派件總量在6000件左右。

“過去全靠快遞員挨家挨戶上門派送,件來了,人手不夠,隻能大眼瞪小眼,干著急。現在有了無人車,緩解了高峰期快遞員緊缺的尷尬,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黃晶補充道。

在南陵縣,智能分揀上線,無人車上路,都只是智慧物流網絡中的一小部分。隨著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調度、倉儲、運輸等各個環節都在創新升級。

從業13年來,黃晶從“快遞小哥”變成了大家眼中的“快遞老哥”,如今的他,已經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南陵縣分公司寄遞運管部的經理,年紀在變,身份在變,不變的是,那份將問候和挂念送至家家戶戶的干勁和知足。

年越來越近,團圓也越來越近。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黃晶清楚“大考”來了,“和時間賽跑,與精度競爭,科技賦能下的快遞物流,我們要守好的,就是讓快遞‘跑’得更快更穩更准。”

話音剛落,眼瞅著分揀機上的快件多了起來,黃晶又一頭扎進共配中心的分揀倉,和同事們一起,派送溫暖,傳遞年味。

(責編:關飛、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