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健康安徽”的沃土,星火成炬

人民網記者 周坤
2025年01月14日10:4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1月1日,上午8點,當人們享受假期之時,安徽省胸科醫院院長張良早已來到心臟大血管中心的病房,對住院患者進行檢查。“舌頭伸出來,還有頭暈、頭痛嗎?有不舒服的地方和我說。”

2022年底,作為安徽省重點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張良帶領團隊在安徽省胸科醫院組建了心臟大血管中心,彌補了安徽地區心臟外科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短板。

曾幾何時,醫療資源不足、不優、不平衡成為掣肘安徽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難題。而人才,毫無疑問是解題的關鍵。

印發《省屬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獎補管理暫行辦法》、積極謀劃實施長三角衛生健康人才隊伍一體化工作、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翻開安徽省衛生健康委近年來的人才引進方案,一項項“真金”與“真心”兼備的措施,躍然紙上、落地有聲。

得益於此,如今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正加速集結。據統計,2023年末,安徽省衛生健康領域人員總數59.5萬人,較2022年末增長10.8%。他們如同一顆顆星火,播撒在“健康安徽”的大地上。

誠意:在院領導的“位置”上坐診

作為一家三甲胸科醫院,三年前,安徽省胸科醫院在心臟大血管外科方面,卻是一片空白。

“這對於一家三甲醫院來說,短板太明顯了。這也是我來這裡的動力和目的,把心臟大血管中心建起來,干出一番事業。”張良坦言。

2021年,在安徽省衛健委的多次盛情邀請下,張良帶領團隊來到安徽省胸科醫院,創辦一個高水平的心臟大血管中心。

張良正在病房中檢查患者情況。安徽省胸科醫院供圖

張良正在病房中檢查患者情況。安徽省胸科醫院供圖

來到安徽后,相關引才政策很快逐一落實,也讓張良感受到安徽求賢若渴的誠意。

“當時醫院沒有新的大樓,於是他們把行政樓騰出來,讓我們在院領導的‘位置’上坐診。”張良開玩笑地說道。

讓出行政樓,引進頂尖人才,換來的是發展機遇。

2022年,張良擔任了安徽省胸科醫院院長,經過一年籌備,安徽省胸科醫院心臟大血管中心正式開診。

開診兩年多,從專家門診、學術交流到教學查房、病歷討論,再到手術指導、科研專業指導、牽頭成立安徽省主動脈外科聯盟,張良帶領團隊一直在突破。

就在前不久,他帶領團隊完成了一例成功實施了罕見的全主動脈弓置換術聯合左心室輔助裝置,為心臟外科領域攻克疑難雜症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毫無疑問,這一中心的成立,彌補了安徽地區心臟外科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短板,為很多心臟病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安徽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護航百姓健康,醫療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安徽省衛健委通過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發出“把最強的人才引進到安徽”的引才最強音,讓安徽省患者在“家門口”就能接受一流專家的診療服務,一項項罕見病、疑難重症在省內就能得到及時治療。

輝映:人盡其才 人盡其“用”

為什麼要選擇安徽?

七年前,來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之前,尹大龍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這既有對在安徽成就事業的憧憬,也有踏上未知之途的忐忑。

為什麼不早點選擇安徽?

作為安徽省重點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七年來,無論是提高肝膽外科微創手術水平,還是診療肝膽系統疑難雜症,中國科大附一院副院長尹大龍帶領團隊書寫了一段從無到有,從“1”到“N”的成長歷程。對在安徽奮斗打拼,既有雄心萬丈,也有夢想終歸成真的篤定。

尹大龍在病房中為患者介紹病情。受訪者供圖

尹大龍在病房中為患者介紹病情。受訪者供圖

從去年開始,尹大龍分管醫院人事工作,從當初“被引進的人才”到現在“負責引進人才”,他是“安徽人才故事”的親歷者和見証者,更是探索者和踐行者。

在尹大龍看來,引才的關鍵,是看人才來了后,能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能不能通過奮斗打拼收獲成功、攀登高峰。

以中國科大附一院為例,醫院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和晉升通道,為醫療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機會。通過薪酬激勵、職稱評定等方式,激發醫療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實現“術業有專攻”,醫院推行醫師分型分類培養,分為醫療型、科研型、教學型和復合型四個類型,為不同類型的醫生提供差異化的職業成長路徑。

“工作氛圍濃郁,人才就會聞著味道來。”尹大龍看到了可喜的變化,“不僅招人變成了挑人,而且過去應聘的醫療人才中,以皖籍人才居多,但現在,省外優秀醫療人才成為應聘‘主力軍’。”

聚人才,強醫療,興安徽。據統計,2023以來安徽省各市及省級醫院通過公開招聘和人才引進等方式,招引高水平博士、碩士5000余人,引進高層次團隊240余個。

這些高層次人才,來自五湖四海,是什麼吸引他們遠道而來?每個人的故事雖有所不同,但歸根結底隻有四個字,重視人才。

在這裡,“現實之需”與“人才之能”相互契合,“發展之要”與“人才可為”彼此輝映。

質變:厚植沃土 “雙向奔赴”

“沒想到,合肥的科技創新謀劃如此大格局,人才引進如此大力度,給我的舞台如此大手筆。”被引進到安徽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合肥市婦幼保健院)后,鄭明明如此感慨。

2023年12月,作為婦產科(胎兒醫學)知名專家的鄭明明出任安徽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執行院長。據悉,這是合肥市衛生健康系統多年來首位以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執行院長。

過去一年的時間裡,與高新企業合作推進空中成像技術在院感防護、超聲設備升級等領域的實際應用﹔利用低空經濟新場景,開通無人機低空醫療運輸航線﹔通過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交流學習,提升先天性重度膈疝患兒存活率……鄭明明忙得不亦樂乎。

“在這裡,自己的每一個科研成果,都能夠迅速落地。無論醫院,還是政府,辦事效率都太快了,隻要你想干事,在這裡都能干成事。”鄭明明說。

鄭明明在門診為百姓答疑解惑。王璐璐攝

鄭明明在門診為百姓答疑解惑。王璐璐攝

當安徽專注於把醫療人才第一資源轉化為衛生健康發展第一動力,一種由內而外的質變開始發生。

一種讓人印象深刻的機制,已經形成——

在開展職稱評審、職務晉升、崗位聘任、評先評優等人才評價事項中,堅持突出質量、實效、貢獻導向,注重考查參評對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從未將人才稱號、學術頭銜的數量和層次作為人才評價的限制性條件和直接依據。

一批讓人滿懷期待的政策,已經落地——

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公益為導向、以實績為核心的人才評聘管理和分級分類崗位績效評價機制,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有一張讓人心潮澎湃藍圖,已經繪就——

為全面構建衛生健康領域高層次人才梯隊成長體系,在現有人才項目的基礎上,省衛生健康委正在謀劃人才項目的優化調整,以江淮英才計劃為依托,實施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培育項目,優化整合現有資源,穩步提升人才培育質效。

從“建平台、搭載體”,到“優環境、重服務”,再到“拼體系、拼格局”,安徽醫療人才服務在持續迭代升級中不斷登上了新高度。

如今,安徽省衛生健康領域專家學者人才濟濟、群星閃耀。一個個高層次醫療人才正釋放出磅礡力量,將衛生健康工作重心從“數量追趕”到“質量追趕”,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從“填補短板”到“建設高地”,衛生健康實現華麗蝶變。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便是人才與城市寫就“雙向奔赴”佳話的真實寫照。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