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市廬陽區:從“憂”向“優”的進化

陶偉
2025年01月13日14:4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未來10年,頂著“最牛產投城市”光環的合肥,路向何方?

新鮮出爐的《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為合肥作出三個核心功能定位:中部先進制造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

於外界的解讀中,《規劃》預示著合肥要走一條注重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從而競得“新增量”。

事實上,在城市發展從“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轉變的當下,如何挖掘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量”,已成諸如合肥此類后發特大城市“投注”未來的“關鍵一問”。

從內涵式發展視角看,今后,合肥“新增量”的活水之一,源於“產業之核”與“城市之核”的深度有機融合。

沿此邏輯思考,“新增量”的關鍵落點之一在廬陽區。作為奠定合肥歷史的“老城”,廬陽區不只是合肥“歷史底蘊、人文積澱”承載地,也是實現都市工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兩業融合”的優勢城區。

廬陽城區風貌 李中蒙攝

廬陽城區風貌。李中蒙攝

曾缺位於都市工業而“憂”的合肥老城,如今正乘著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東風,而悄然向“優”轉身。

“優”的注腳之一:2024年合肥已公布的前兩季度投資“賽馬”成績中,廬陽區連續位列四城區之首。

“優”之“勢”——“總部”的篤信

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於產業,重點在於項目,出路在於招商。合肥城市何以“進化”?項目與招商是最強底氣。這份“底氣”的說服力何來?

且看2024年廬陽區的招商成績,不言自明。

先看數量。這一年,廬陽區新簽約落地項目超110個,同比增長超50%﹔其中超億元項目超60個,同比增長超70%,落地項目平均投資強度提升12.92%。

再看質量。一眾“實力項目”紛紛落地:目前國內唯一能夠實現氮氧傳感器全國產化替代的科技創新企業中科智﹔擁有高性能MEMS(微機電系統)電場傳感器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可靠性等多項關鍵技術的中科飛龍﹔國內稀缺的空間計算方案提供商耀宇視芯﹔專門從事精密光學儀器及高品質光調制器開發和制造的技術型公司脈博光電﹔國內創立獨立自主可控的極紫外激光器量檢測設備的皓宇芯光﹔擁有自主研制熱分析與量熱儀技術、實現國產化替代的中科熱儀﹔專注於IT運維智能化、致力於大規模機器數據實時分析的溪數科技……

2024年合肥市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在廬陽召開

2024年合肥市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在廬陽召開。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應值一提的是,上述項目是以“全國總部”的形式落地廬陽。

同時,全球最大的混合辦公解決方案提供商IWG集團雷格斯(Regus)品牌安徽首店,在商用車制動壓力傳感器領域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勝脈科技區域總部,為樓宇自動化控制設備等配套設計、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頂鋒集成區域總部等也“牽手”老城區。

行業頭部不約而同將“總部”或“首店”置於廬陽,不言而喻的成色背后,也暗含它們對廬陽未來發展潛力的篤信。

另外,還有53個傳感器與儀器儀表項目、36個文旅商項目、21個信息技術項目、13個金融項目、8個新能源項目,他們分別是都市工業到生產性服務業的“翹楚”。

一定意義上,它們相聚廬陽,未來釋放的能量也著實令人期待,而這也契合合肥著眼於內涵式發展獲取“新增量”的底層邏輯。

“進”之“源”—— 重構的動能

細看上述項目,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的先進制造業,正在與這座城區結合。

於是,一個疑問隨之產生:緣何如此?

時間撥回2023年12月27日,在區委五屆六次全會上,廬陽區確定“2+3+X”產業體系,即金融業、商貿業2大特色產業,光電與儀器儀表產業、軟件與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等一系列未來產業。

這對廬陽區而言,最大意義在於,重構區域發展的新動能。此前,廬陽區優勢產業是傳統的金融與商貿,先進制造業則是短板,與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的制造產業體系沒有形成強有效的“鏈”上呼應。

錨定“2+3+X”產業體系,尤其是對光電與儀器儀表產業、軟件與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的“重倉”,廬陽區是在補上與合肥“強鏈”的一環,從產業上實現優勢再造,進而實現“動能轉換”。

安徽瑞控信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安徽瑞控信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光電與儀器儀表產業的代表,傳感器產業是廬陽區的攻堅產業與招商的“爆破點”。

這並非廬陽區盲動的抉擇。一方面,傳感器技術被譽為“智能制造的基石”,選擇傳感器產業,一來可以“鏈”接合肥產業體系,二來也是助力合肥先進制造產業實現“強鏈”﹔另一方面,傳感器技術企業往往不強調規模載體,利於在廬陽區這種非空間優勢的城區實現落地。

思路一開,出路便來:組建五大產業鏈工作專班,布局長三角、珠三角離岸招商中心,活用基金招商、圖譜招商、以商招商等新模式,引進並落戶產業鏈旗艦型項目和高成長科技型項目。

在安徽中科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室內,科技人員正在調試太赫茲人體安檢設備 趙明攝

在安徽中科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室內,科技人員正在調試太赫茲人體安檢設備。趙明攝

而對傳感器產業的聚焦,更是贏得了合肥市及傳感器企業的認同。2024年合肥市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在廬陽區召開,吸引近200家企業參加,七大項目簽約,金額超50億元。

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已有53個傳感器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廬陽區。未來,擦亮合肥國際傳感智造港“名片”,將是廬陽區重構產業識別度的發力方向。

為此,廬陽區從空間、政策雙向發力:構建“一港七園”的發展格局﹔制定《廬陽區支持傳感器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從企業總部落地、固定資產投資等全生態給予相應支持。

一個長三角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傳感器產業集聚地正在加速形成。

“化”之“翼”—— “塔尖”的力量

重構動能之外,廬陽還需要兌現當前區域內聚生的科技資源稟賦,呼應合肥科創的同時,進化出今后振翮高飛的核心競爭優勢。

作為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主要承載地,廬陽區集聚了諸如以BEST、CRAFT等大科學裝置為代表的“國之重器”,擁抱著科學島、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級科研院所……上述事關基礎科學的世界最前沿創新平台,匯聚了一股“塔尖”的科技力量,無疑已成為廬陽區發展的比較優勢。

合肥未來大科學城。何剛攝

合肥未來大科學城。何剛攝

比較優勢何以轉化為競爭優勢?

廬陽區解題思路是全域科創。2023年2月,廬陽出台了《“都市科創”行動實施方案》,構建“一城三園”都市科創空間。

對於肩負合肥老城更新重任的廬陽區來說,都市科創還有一重意義:提供更新的內容價值。

在老城裡,廬陽以三孝口繁華區域為支點,梳理和盤活部分老舊及閑置樓宇,以長江路為主軸升級改造“科創大街”,總體一個“T”字形的“科創T台”。作為“科創大街”的改造示范工程和起點,“紅專1號”科創驛站承接了中國科大、科學島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一批成長性高技術企業正於此落地生根。

董鋪湖風投創投街區 彭俊攝

董鋪湖風投創投街區。彭俊攝

此外,圍繞大科學裝置集聚區,廬陽區打造“一城兩園”:即合肥未來大科學城將建成科技成果“三就地”的源頭創新示范新城,董鋪湖高科技成果轉化園將逐步建成高層次人才聚集的國際化科創社區,廬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將建成產業結構優化、營商環境優良、新興產業集聚的現代化科技產業園。

未來,廬陽將建設集成電路、科學儀器、中科未來創谷、智能傳感器、AI仿真5個產業園和科創金融、未來大科學城、未來農業科技示范、高端總部經濟、深空產業5個集聚區,實現“上下樓就是上下游、不出園就有產業鏈”的效果。

“芯廬州”集成電路產業園效果圖

“芯廬州”集成電路產業園效果圖。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變”之“盾”——有為的政府

從重構發展動能,到凝聚核心競爭優勢,合肥老城進化以“有為政府”——強化要素保障為后盾。

首先是金融保障。當前,廬陽區組建25支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245.16億元,初步覆蓋至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型企業提供全方位資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廬陽區組建“金色小管家”服務團隊,打造“金色驛站”金融機構服務平台,邀請中國工商銀行19家金融機構入駐,將中小微企業金融需求對接至“金色驛站”。入駐金融機構通過盡調后,“一企一策”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

廬陽“金色小管家”深入企業走訪

廬陽“金色小管家”深入企業走訪。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其次是服務保障。管理上實行清單化、調度節點化、督查經常化,保障上落實“五個一”機制,即“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項方案、一抓到底”,服務上出台《廬陽區產業項目“局長服務員、區長店小二”工作機制》,做好項目從在談、籌建、建設到投產運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最后是作風保障。“等待是鏡花水月,奮斗才是真金白銀‌‌。”不甘的合肥廬陽人正樹牢擔當的責任意識,激發比學趕超的標杆意識,以“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干勁,拼出一個新廬陽。

歸根到底,一切的落腳點是在合肥老城植入強健的產業骨骼和“塔尖”科技的基因。

中歐班列 趙明攝

中歐班列。趙明攝

需提一筆的是,坐落於廬陽區的合肥國際陸港,與《規劃》中為合肥定位的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可互為補充,為合肥老城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合作提供外向型的賦能。

於是,回到文章開頭,《規劃》為合肥作出三個核心功能定位——中部先進制造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最終在廬陽區實現一種立體式呼應。

或言之,演繹出合肥歷史的廬陽區,正進化著合肥的城市未來。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