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局服務 為人民司法 為法治擔當
——2024年全省檢察工作綜述
一年來,全省檢察機關錨定“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從政治上著眼、從法治上著力,自覺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努力做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2024年,全省33件案件入選全國檢察機關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56個集體、40名個人受到省部級以上表彰,105項工作經驗被最高檢推介,32項工作在全國性會議上作發言介紹。
黨的中心工作推動到哪裡,檢察工作就跟進到哪裡
“檢察護企”與“檢護民生”,是2024年最高檢緊盯安商惠企重點領域和民生熱點問題,在全國部署開展的兩個專項行動。
全省檢察機關以此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因地制宜,高質效推動兩個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黨的中心工作推動到哪裡,檢察工作就跟進到哪裡。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法治作為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在“檢察護企”專項行動中,全省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壟斷經營、強攬工程、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深化涉企“挂案”動態清零,促進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督促兌現資金3.9億余元。
創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而知識產權作為連接創新與市場的橋梁,既是創新成果的“護城河”,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對此,安徽省檢察機關能動履職,高標准建設合肥法務區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在全國率先設立全省分門類“商業秘密保護示范點”,辦理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案件同比增長4.8倍。
2024年,全省檢察機關19個涉企案例入選全國和長三角地區典型案例,省檢察院被評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優秀單位,巢湖市檢察院“檢潤巢企”護航企業發展品牌榮獲全國基層檢察院建設特色品牌。
堅持人民屬性,堅定人民立場
為人民司法、讓人民滿意,是一切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檢護民生”專項行動中,聚焦“安危冷暖”“衣食住行”等重點領域,緊盯未成年人等重點群體,全省檢察機關堅持人民屬性、堅定人民立場,努力把檢察工作做到人民群眾心坎上。
淮河干流(安徽境內)全長400多公裡。針對跨行政區劃流域船舶污染問題,安徽省檢察機關以事立案,充分發揮一體化辦案機制作用,厘清相關部門職責,找准監督不力的主要症結,針對性開展監督。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淮河船舶污染系列案件的辦理,有效推動全省船舶污染問題的系統治理,被最高檢評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公益訴訟案件,更高水平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每一個特殊群體都是一份牽挂,每一份牽挂都體現在辦案實踐中。其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既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享者。
安徽省檢察機關探索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檢察監督工作,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等方式,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單位為“快遞小哥”等群體繳納工傷保險。
2024年,全省檢察機關4個項目入選“法治為民辦實事”省級項目,參與辦理的南四湖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省檢察院仲裁監督檢察建議以第一名成績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優秀社會治理檢察建議”。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推進檢察工作現代化
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
法律監督是檢察機關的主責主業。全省檢察機關強化法治擔當,聚焦法律監督深入實施數字檢察戰略,優化刑事檢察、強化民事檢察、實化行政檢察、深化公益訴訟檢察,不斷推動“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
簡化注銷登記手續,本是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暢通經營主體退出渠道的便民舉措。但是,一些問題企業,惡意注銷登記,企圖用“金蟬脫殼”的方式逃避法律責任。
針對這一問題,安徽省檢察機關創新搭建“企業惡意注銷損害當事人權益監督模型”,通過將民事審判執行案件與經營主體注銷數據比對分析,對審判程序和執行活動中的違法行為進行監督。
不久前,該模型在最高檢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成功篩查並推動多起案件辦理,在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促進市場監管部門完善注銷流程、堵塞管理漏洞。
2024年,全省檢察機關把數字檢察工作作為推進檢察工作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已有38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上架最高檢平台向全國推廣,上架數量位居全國第七、長三角地區第二。(記者 方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