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深化派駐機構改革,不斷提升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進一步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以改革創新促進監督效能提升——
擦亮派駐監督“探頭”
“實行集中辦公模式后,監督力量由‘單打獨斗’變為‘協同作戰’,有效地提升了派駐監督合力。”近日,提及推廣派駐機構集中辦公模式帶來的成效,涇縣紀委監委駐縣財政局紀檢監察組組長黃新寶感慨。
去年以來,涇縣紀委監委全面實行派駐機構到委機關集中辦公,對派駐紀檢監察組人財物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目前,8個派駐機構全部實現集中辦公。大刀闊斧的改革后,雖然派駐機構數量有所減少,但派駐監督對象進一步聚焦,派駐監督力量進一步優化。改革后,派駐機構集中辦公,實現人員集中、力量集聚,統籌開展監督檢查、審查調查等工作,促進監督執紀執法工作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形成合力。
派駐監督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制度設計。過去的一年,安徽省持續深化派駐機構改革,不斷增強派駐監督全覆蓋有效性,切實把全面從嚴治黨壓力和紀法威力傳導到各領域各層級。
去年以來,安徽省將推行縣級紀委監委派駐機構集中辦公作為改革的重中之重,督促市、縣兩級紀委監委積極爭取縣級黨委政府支持,綜合採取調劑、置換等方式解決集中辦公場所問題。去年9月底,全省縣級紀委監委派駐機構已經全部實現集中辦公,人、財、物統一管理工作也正在全面推進。“以前派駐機構散落在各個單位,雖然探頭靠前但力量分散。現在集中辦公之后,辦公場所布局進一步優化,‘室組’聯動機制更加順暢,真正達到了聚指成拳的效果。”蒙城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鄭戈說。
改革的一項任務就是要實現對監察對象的全覆蓋,使監察不留死角、沒有盲區。
去年4月,省監委探索向省地質礦產勘查局、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省煤田地質局等3家省屬地勘單位派駐監察專員,設立監察專員辦公室,賦予部分監察權限,明確派駐監察機構是省紀委監委的組成部分,由省紀委監委直接領導、統一管理。
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紀委書記、派駐監察專員王永娟表示,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監察對象中有近三分之一不是黨員,監察專員辦公室的成立,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人員的監督全覆蓋,賦予了部分監察權限,理順了工作關系,大幅提高了監督執紀執法工作質效。
安徽省堅持把派駐紀檢監察組與派駐監察專員相結合,單獨派駐與綜合派駐相結合,分類實行派駐監督,有效實現“全覆蓋”,著力消除監督“真空地帶”。省紀委監委已向同級黨和國家機關全面派駐紀檢監察組,並向16家省委管理領導班子的省屬企業、6家省屬文化企業和30所省屬本科院校派駐監察專員、設立監察專員辦公室,向5家省屬金融企業派駐紀檢監察組,實現派駐監督全覆蓋。
針對日常監督、巡視巡察、審查調查發現的突出問題,依照監察法規定,向監督對象多、監管任務重的省監獄管理局等單位,及時“點對點”派駐監察專員,進一步拓寬派駐監督覆蓋面、提升派駐監督精准性。
在構建“橫向到邊”監察網絡的同時,安徽省也著力打通“縱向到底”監督體系。積極深化鄉鎮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研究制定《關於深化鄉鎮(街道)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向鄉鎮(含街道)綜合派出監察辦公室或監察專員辦公室,實現對鄉鎮以下從事管理的人員監督全覆蓋,推動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目前,全省各縣(市、區)監委共向鄉鎮派出監察(專員)辦公室1509個。為有效整合鄉鎮紀檢監察力量,組建383個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協作區,著力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問題,暢通基層監督“毛細血管”。(記者 李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