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皖蘇“試驗田” 耕出好“豐”景

2025年01月10日11:0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滁州1月10日電(記者周坤)轟隆隆、轟隆隆……1月9日,在安徽恆創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十幾台造型各異的工程機器人,在工作人員操作下依次出廠,它們如同即將遠征的行軍隊伍,“整裝待發”走向國外。

每當看到這一場面,該公司創始人徐必勇都會感慨,“如果當初沒有滁州幫助我創業,現在我可能還在外地繼續奔波。”

安徽恆創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操控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安徽恆創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操控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七年前,為了將自己研發的適用於不同領域的工程機器人產品實現量產,徐必勇輾轉於上海、南京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機構,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規模化的生產基地。

最終,他回到自己的故鄉滁州試一試。很快,在滁州市南譙區的配合下,他就在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的滁州高教科創城,找到了5000平方米的車間,並享受一系列配套政策。

如今,作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員,徐必勇不僅將多年積累的技術資源引入滁州高教科創城,還把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帶到滁州來。

安徽恆創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滁州目光向“長”的一個縮影。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浦口—南譙成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同年10月,滁州市南譙區與南京市浦口區簽署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在皖蘇交界處建起一塊“試驗田”,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探路”的突破口。

六年來,滁州不斷用“接得住”實現“升級跳”,變“虹吸效應”為“輻射帶動”,協同創新激發產業新活力。

在滁州高教科創城內,由南京工業大學幾位老師發起成立的工大開元環保科技(滁州)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六年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我們的技術研發團隊中有70%的人來自江蘇各大高校,不少人定居在南京,從南京江北開車來上班也就20多分鐘。在這裡,除了上班方便外,企業享受到的政策扶持也很大。”該公司總工程師馬俊說。

工大開元環保科技(滁州)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實驗。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工大開元環保科技(滁州)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實驗。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南譙區主動幫助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給企業稅收減免、拓展業務帶來了直接的幫助﹔幫助申報安徽省高層次人才,企業得到省市區各300萬元資金的支持﹔還有特支計劃等人才、經信類項目申報等……創業初期的每一次“雪中送炭”,馬俊都如數家珍。

“隻有務實探索合用的機制、合適的打法,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滁州市寧滁新型功能區合作交流局局長張汶華說。

2024年,滁州市兩個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44個、總投資140多億元,累計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36個、總投資近千億元。

滁州以“圍繞項目轉、扭住項目干”的勁頭,耕出好“豐”景,讓“試驗田”變成“示范田”。人們從滁州這個改革示范窗口,可以看到更加動人的一體化風景。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