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相山區探索黨建引領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
“養社融合”打造有溫度的養老服務
2024年以來,淮北市相山區從設施供給、供需對接入手,探索黨建引領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解決養老服務的“痛點”“難點”問題。社區養老需要多少力量支撐?養老服務如何獲得居民信任與支持?近日,記者在當地展開調查。
“小關送來了午飯,我們已經吃上了。”2024年12月24日,家住相山區相南街道黎苑社區的73歲居民鄧金美說,午餐四菜一湯、有葷有素,一份隻需10元錢。
鄧金美和老伴楊金文因行動不便,買菜做飯成了大問題。2024年8月,黎苑社區嵌入式養老綜合體建成后,對高齡獨居、行動不便和臥床老人提供送餐服務。
老人口中的小關是社區志願者關潮雲,每天為嵌入式養老運營機構——淮北福禧康養生服務有限公司義務送餐。
黎苑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劃出400平方米場所,免除兩年租金引入福禧康,解決了養老運營機構設施供給難題。
“進駐之初,我們上門開展入戶問卷調查,居民對我們不信任,摸不到准確的需求信息。”福禧康顧問王志明說,社區“兩委”介入后,社區網格員陪同他們一起入戶,很快贏得居民信任。2024年8月至今,在社區的幫助下,該機構已開展家政保潔、家電維修等上門服務130余戶次。
“社區網格員把老年人的需求及時傳遞給機構,社區志願者加入后彌補機構人手上的不足,增強了運營機構服務實效。”黎苑社區黨總支書記任艷華說。
相山區通過統籌調配“三供一業”移交用房、配套公共服務用房,結合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建成不同模式嵌入式養老綜合體9個,先期免租或低租引入養老運營機構。同時,暢通需求對接渠道,結合網格員日常走訪,收集居民養老需求,社區黨組織每月牽頭召開養老機構與居民代表三方議事會,暢通供需對接。
設施供給、供需對接等難題得到解決,資源統合不足問題又逐步顯現。
相山區南黎街道城裡社區嵌入式養老綜合體位於桓譚明珠小區,由一家專業化養老機構托管,設有45張床位。
該機構管理員楊榮告訴記者,綜合體一樓雖有活動室,但由於機構力量有限,文化娛樂、健康科普活動一度很難開展。
“我們把社區的圖書資源、健身娛樂設施向這裡集中,各個功能室得到完善,同步向社區居民和居住這裡的老人開放共享。”城裡社區黨總支書記盛慶金說。
聽老年人反詐知識講座,學智能手機應用、健康科普等各類知識,做手指操、剪紙、包餃子……到了飯點,再到養老機構老年食堂吃一頓營養又健康的老年餐。如今,居住在嵌入式養老綜合體的老人和居家養老的老人,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
記者注意到,綜合體一樓老年食堂旁設有“一崗通辦”服務點,社區工作人員白天在此值班,為社區老人提供委托代辦等上門服務。
“社區和養老運營機構力量有限,我們從區級層面推動教育、衛健等資源下沉,因地制宜嵌入老年大學教學點、共享書吧等特色服務項目,鏈接全市10家優質醫療單位資源,與養老運營機構簽訂對口支援、綠色通道、雙向轉診合作協議,解決資源統合不足的難題。”相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梁輝說,該區還鏈接社區“大黨委”單位和各類藝術團體,常態化開展助潔助醫、微心願認領、文藝匯演等公益活動,豐富轄區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為滿足社區老年人對健康保健的多元化需求,相山區南黎街道錦華苑社區依托紅色物業,對天賜良緣小區物業用房進行適老化改造,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提供康養服務。
淮北頤年康盛負責人侯成英告訴記者,頤年康盛使用小區物業公司4間配套用房,重點向社區老年人提供理療服務。
“社區聯合機構,經常請醫療專家來開展健康講座,讓我們免費聽。”天賜良緣小區73歲居民周維雲說,這裡有吸氧器、電磁波理療儀等設備,老年人可長期低價使用。
相山區75個城市社區60歲以上人口為7.68萬人,佔總人口的14%,老齡化趨勢明顯。梁輝表示,對未引入養老機構的,該區將推動社區黨組織牽頭開展居家養老,制定社區養老服務清單,在全區范圍內聚點成面,構建黨建引領下的養老服務體系,通過“養社融合”讓社區養老服務更有溫度。(記者 吳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