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培育社會企業,讓公益更可持續的滁州探索

2025年01月08日08:21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社會企業是以商業模式、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手段,所得部分盈利按照其社會目標再投入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改善社會治理、服務特定群體的企業。

作為安徽省四個社會企業認定培育工作試點市之一,滁州市在琅琊區率先認定、培育了一批社會企業,盤活社區公共資源、整合運用社會力量,讓公益活動更可持續,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賦能基層治理。社會企業是如何運作的,怎麼兼顧公益與效益?日前,記者在琅琊區進行了走訪。

盤活社區公共資源

增強“造血”功能

周末,記者走進位於琅琊區豐山街道龍池社區的滁州市七色光居民服務有限公司。在近200平方米的“理想家創客坊”內,充滿了木香和創意。一群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進行木藝制作。一次次鋸木、拼接、敲打,孩子們全神貫注。看到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的作品通過“驗收”,孩子們成就感、自豪感滿滿。

“過去,這裡是社工中心,主要承接社工站的公益項目。2024年4月,這裡被認定為社會企業,與社區簽訂共建協議,獲得社區200平方米空間的免費使用權,開展的項目兼顧公益性與盈利性,更具有可持續性。”七色光居民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呂波告訴記者,目前實施的“理想家創客坊”項目既承擔公益職能,每周面向轄區20多名困境、流動兒童免費開展公益木藝活動,也向社會開放“木藝制作”培訓課程,收取少量培訓費用和材料費用。同時,公司將盈利的5%投入到社區慈善基金,用於社區治理,增加社區造血功能。“公司2023年度總收入16.4萬元,2024年度收入有所增長,約38.5萬元。下一步,我們將拓展服務范圍,開展研學活動、志願服務等,擴大影響力。”呂波說。

“社區有別於村,缺乏集體經濟支撐,主要經濟來源於政府財政投入。社會企業入駐社區后,可充分利用社區的公共空間為居民提供服務,既能盤活社區閑置資源,也能解決社區人手不足、服務功能單一等問題,同時也增強社區的造血功能。”琅琊區政府副區長吳敏對記者說。

目前,滁州市已在琅琊區培育認定8家社會企業,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會治理等民生領域,均從事社會公益事業多年,有的深耕社區,通過市場化運作,為社區居民提供普惠性服務,助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滁州市還發布社會企業“成長鏈接”項目,委托七色光居民服務有限公司作為社會企業孵化基地,發現、動員並對有潛質的社會組織進行跟進培育,推進社會企業的認定。目前,該孵化基地已認定社會企業3家,在孵企業6家。

彌補公共服務不足

滿足群眾需求

在琅琊區琅琊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下午兩點不到,附近的老人們就陸續到來。打牌、下棋、健身、體檢,還能在老年食堂買點飯菜帶回家吃。“我們由最初的以日間照料服務為主,拓展至老年助餐、走訪探視、機構養老、老年認知症照顧、老年護理員培訓等多項服務,實施標准化、規范化、體系化、親情化管理和服務,在維持企業發展的同時,更注重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回饋社會。”負責養老服務中心運營的安徽國民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莉對記者說,優質的服務、良好的口碑,讓公司在滁州市區及明光市、天長市等地已承接50多個養老服務中心(站)點的運營管理,擁有員工120多人。如今,被認定為社會企業,得到政府的認可和扶持,公司的社會責任感更強了,做好養老服務的信心也更足了。

“社會企業重點集中在兒童福利、養老服務等重點民生領域,認定為社會企業后,有效提升了企業和社會組織形象,也在人員管理、運營模式、利潤分配等方面對企業和社會組織提出一系列要求,激勵其運營更加規范化。”琅琊區民政局局長劇偉告訴記者,多行業領域社會企業的發展將有效彌補公共服務社會主體不足的問題,不斷適應群眾的多元化生活需求。

琅琊區廣慈中醫門診部認定為社會企業后,正通過與社區、學校共建,開展中醫科普、義診等活動,傳播中醫傳統醫療服務。

“近年來,慈善事業受經濟下行影響,普遍存在慈善募捐難、后續資金不足等問題。社會企業進入慈善領域,有望將公益與商業有效結合,既實現企業增效,也兼顧公益使命,將一定比例的盈利回饋社會,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為慈善的‘蓄水池’注入活力,有利於形成可持續、多元化的慈善模式。”劇偉說。

探索運用社會力量

解決社會問題

琅琊街道鳳凰社區地處滁城核心區,轄區有30多個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矛盾突出,市場化的物業企業經營不下去,撤出后留下一個爛攤子。2017年6月,鳳凰社區居委會發起成立琅琊街道鳳凰社區居民服務中心,最初為在區民政局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

該服務中心聘請長期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員擔任經理,聘用下崗失業人員擔任水電工、保潔員、安全員、門衛等,與5名社區工作人員一道,組成14人的專業服務團隊,為居民提供物業管理、便民疏導等服務,保障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正常運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物業管理收費難的問題,投訴逐月減少。

2024年初,鳳凰社區居民服務中心被認定為社會企業,5名社區工作人員不再參與企業經營,隻提供協調、保障服務。社會企業成立后,該中心除了提升物業服務水平,還作為社區協商的一方主體,積極參與協商議事,解決老舊小區設置道閘、監控等服務設施問題,居民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顯著提升。“服務中心收取的物業費僅為每平方米兩三毛錢,遠低於市場價格,因此需要通過參與周邊小區的物業管理競爭、服務疏導點攤位收取一定攤位費、承接民政部門的部分服務項目等實現盈利,以維持企業正常運行。”鳳凰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馬成靜對記者說,服務中心始終處於社區居委會的監管下,因此其盈利部分將最大程度地反哺社區。

社會企業因其形式上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能解決政府做不了、市場不願做、公益慈善服務覆蓋不到的社會難點問題,為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發展提供了新路徑,同時提供了就業崗位,實現市場收入與公益事業的雙贏。

成立於2021年的滁州市楓雅文化傳媒,是一家孵化素人主播的公司,擁有千余名會員主播。這家社會企業相繼幫助500余名全職媽媽和低收入人群通過直播解決就業問題,同時秉承公益使命,將自媒體與公益相結合,通過直播帶貨,幫助琅琊區開展農業和文旅宣傳,拓寬銷售渠道,助力地方經濟發展。(記者 羅寶)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