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企業動態

問“池”安得“綠”如許 緣有“國元”活水來

2025年01月08日11:04 | 來源:國元保險安徽分公司
小字號

2018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國家儲備林建設”這一專業名詞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池州市東至縣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地跨長江平原與皖南山區,全縣林地面積約319萬畝,佔國土總面積的65.3%。獨特的地理位置與適宜的自然條件是東至縣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得以平穩推進的先天優勢之一。國元保險池州中支立足主責主業,聚焦“國之大者”“皖之要事”,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與強化農業保險供給深度融合,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儲備林建設。

“保”駕護航,擦亮林業發展“綠”底色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東至縣林業發展方式正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粗放經營型向集約經營型轉變,從而實現林業高質量持續發展。”東至縣林業局的同志介紹道,“林業發展是離不開天時地利,誰也無法規避任何的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綜合考慮國儲林發展的特殊意義,除去現有的中央政策性森林保險之外,我們仍急需一款合適的綜合性保險產品來解決整體發展的后顧之憂。”國元保險東至支公司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密切關注轄域內國儲林建設動態,圍繞當地生態資源稟賦及林業發展實際需求,多次實地調研國儲林建設發展情況。在與東至縣人民政府積極交流溝通並獲得政策支持后,在上級機構的全力支持與細致指導下,找准標的風險點和主體需求點,順利推出安徽省首單商業性國儲林綜合補充保險項目,為2.86萬畝國儲林提供了4289萬元的風險保障。商業性國儲林綜合補充保險指在雙方約定的保險期間內,凡屬於國家儲備林建設,且生長和管理正常的林木,在遭受干旱、地震、雨(雪)淞等自然災害或火災、泥石流等意外事故以及病虫害、野生動物毀損等生物災害導致國儲林損失率達到10%(含)以上時,國元保險將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相應賠償。這一保險產品的推出,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護了國儲林資源,幫助林業企業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更是為穩定東至縣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經濟發展、保障國家木材安全交出了一份“國元答卷”。

多管齊下,開創綜合保障林業發展新局面

國元保險東至支公司以商業性國儲林綜合補充保險為抓手,增強用“綠”效能,提高護“綠”水平,同步推出國儲林護林員意外傷害及雇主責任保險,建立生態護林員及雇主風險轉移分散和保障機制,打造國儲林“基本險+商業性保險+涉農險”一攬子綜合保險體系,滿足國儲林多元化經營發展及風險保障需求。“以國儲林一攬子綜合保險產品為契機積極探索農業保險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新途徑有著重要意義,國元保險正努力加強與當地政府合作力度,以專業性農業保險機構優勢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國元保險池州中支負責人介紹道,“近年來,池州中支陸續推出了林木碳匯、低溫凍害氣象指數、暴雨巨災指數以及優質農產品品質保証等多個綠色保險產品,推動農業生產方式持續向綠色化方向轉型。同時,立足林長制改革‘五綠’並進的總體工作部署,逐步實現特色林產品保險全市全覆蓋,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8億元,已形成涵蓋自然風險、意外傷害、特色林業、保險增信等方面的國元林長制護林保體系。”

持續探索,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

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更好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國元保險池州中支將堅持綠色金融底色,打造保險護航亮色,厚植鄉村振興特色,彰顯以民為本本色。完善綠色保險產品供給體系。加大品牌溯源、環境污染、耕地地力指數保險以及“兩品一標”保險開發力度。強化“農業保險+信貸”支持力度。推動林木火災保險保單質押貸款、地理標志証明商標質押貸款、森林碳匯價值質押貸款等產品落地,幫助規模經營主體紓困解難,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延伸綠色金融服務鏈的長度和深度。從保障林木苗種、林場廠房倉庫及機具等生產設施設備到開發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生態康養及文旅等復合保險產品,再到盤活林業碳匯資源,探索“雙碳”保險服務新機制,推動原生態種養、精深加工等產業延伸,完成從“種”到“收”全流程風險保障,真正做到“有災保災害、無災保收益”,助力打造國儲林項目“東至樣板”。(陳逸卓)

(責編:范曉琳、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