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縣歷陽鎮:“破舊立新”城中村 “共議之家”解難題
安徽省和縣歷陽鎮共義社區楊塘村與小康村片區始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典型的城中村,基礎設施老化簡陋、環境衛生狀況堪憂、鄰裡糾紛矛盾頻發,歷史遺留問題眾多……為切實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共義社區黨總支搶抓政策機遇,主動與上級部門對接,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000余萬元,推動2024年楊塘、小康村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成功落地,惠及小康村、楊塘村、小許巷、素琴雅筑小區等1351戶2959人。
項目實施以來,歷陽鎮共義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創新打造“共議之家議事法”,堅持從干中“吵”,從“吵”中干,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貫穿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全過程,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施工矛盾、鄰裡糾紛110余起。
“五老”坐診 “矛盾共議”
在小許巷主干道施工改造時,曾發生一起鄰裡矛盾。起因於居民偰某與王某的房屋下水管道從張某院內斜穿而過接至主路面,系歷史遺留問題。改造中,張某提出院內屬自家宅基地范圍,要求偰王兩家下水重新改道,
但偰某與王某表示購房時對此並不知情,且房屋為新裝修,要求改道就要把家中剛鋪設的地磚全部開鑿埋設下水管,損失較大,無法接受。社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理清情況,經幾次邀請,將三方當事人請到“共議之家”,並邀請村內高威望、好信譽的“五老”人員(老黨員、老干部等)現場“坐診”,來回周旋、幾番調解,最終偰某與王某主動向張某寫下承諾書,表示如張某院內范圍可以建房,則偰某與王某自行改道下水管路,后張某也被鄰裡態度打動,同意偰某與王某繼續使用原下水管道,三方握手言和。
多方動員 “頑疾共議”
“魯師傅,你看鐵皮棚子大家都拆了,現在就剩你這一個棚子了,等路面修好了鋪上瀝青從路口看下來到你這就有個鐵皮棚子在路面上,你說難不難看?”社區工作人員與小康村居民魯某耐心說道。在小康村改造過程中,居民魯某遲遲不願拆除在路邊搭建的鐵皮棚。針對以上情況,社區將“共議之家”搬到一線,社區人員上門反復勸,主動拉家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協同城管執法部門上門“解”,告知政策,分析利弊,通過警示案件引導業主認識到違章搭建的危害﹔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做,黨員主動拆、帶頭干,以身邊人身邊事積極動員。最終,居民魯某同意拆除路邊貼棚,如今,剛鋪設完瀝青的路面,一眼望去,清爽又整潔。
耐心調解 “鄰裡共議”
在改造過程中,居民反映楊塘村內一小道轉彎處路面長期堆放瓦片,希望本次改造可以將瓦片清理走,方便路面拓寬。接到反饋后,社區立即找到堆放瓦片的戶主,經溝通后了解到,用瓦片圍起的部分屬於戶主自家的宅基地范圍,當年建房時該片區域未使用,故以瓦片作圍擋,用來區分范圍。社區數次上門調解,希望戶主將瓦片清理,拓寬路面范圍,方便居民通行,得到的答案都是堅決不同意。調解受阻,社區轉變思路,從周邊居民入手。“兩委”干部、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齊上陣,耗時三天,多方協調做工作,邀請10名鄰裡代表與戶主在“共議之家”共同話事,經調解,居民、戶主達成一致。最終,戶主同意清理瓦片、讓出范圍,路面得以拓寬,群眾出行也更加方便。
目前,楊塘村、小康村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從曾經的“臟亂差”到如今的“潔淨美”,城中村面貌煥然一新,百姓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有難題,來‘共議’”也成為了共義社區“共議之家”的一張響亮名片。(魯尹 吳潤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