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合肥蜀山:文化賦能,掀起鄉村“研學熱”

2024年10月31日09:3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合肥之源”探尋城市歷史,在廬州土陶體驗非遺技藝,在田間林下學習勞動技能……金秋時節,位於蜀山區小廟鎮的“大、小嶺南研學游”教育實踐基地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研學隊伍。從自然奧秘到人文歷史,從農耕文化到非遺技藝,每個角落都留下了同學們探索的足跡與成長的印記。

蜀山區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依托當地文化特色,探索“文化+旅游+教育”發展模式,“量體裁衣”打造“大、小嶺南研學項目”,寓學於游,吸引了眾多游客,成為一道亮麗的文旅風景線。

特色文化賦能鄉村旅游

小嶺南。

小嶺南。

在“合肥之源”景觀點,“研學導師”向同學們介紹“合肥之源”的歷史、合肥城市發展的起源和歷程,讓同學們了解自己生活城市的歷史脈絡。同學們從“合肥之源”景觀點步行前往已有千年歷史的曹操河、鳳凰墩遺址,在“研學導師”的講解下,深入了解合肥的城之源、水之源、名之源為何始於蜀山小廟,眺望悠悠河水,仿佛“曹魏揮師,逐鹿戰場”的場景躍然眼前。

揉、捏、拉、塑、染……在位於大嶺南的省級非遺項目——廬州土陶體驗館,同學們親手體驗了制作一把陶制茶壺的流程。“拉一拉胚,捏一捏塑形,孩子們自己動手體驗陶器制作流程,這樣游非遺、學非遺就有了難忘的體驗和記憶。”廬州土陶傳承人李宏亮現場向學員教授技巧。

孩子們學習廬州土陶制作技藝。

孩子們學習廬州土陶制作技藝。

行走於大、小嶺南,欣賞著白牆黛瓦的江淮風民居,穿梭在稻田中,盡情體驗“田間勞作”的樂趣。眼下正值秋收時節,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走進稻田中間,認識農具、學習使用農具來收割稻谷、打谷碾米,當一回“小農夫”,深刻體會農民的艱辛與不易。

美麗鄉村變身為研學基地

近日,小嶺南粉黛花海花開正盛,如夢似幻,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拍照。位於蜀山區小廟鎮馬崗村的小嶺南,是蜀山區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第一個鄉村振興示范點。

根據“修舊如舊,留住鄉愁”的原則,蜀山區在梳理保護鄉村原生風貌的基礎上,重點挖掘江淮地區村落特色風貌,對舊村舊居進行保護修繕和提升,有的老舊房屋正變身精品民宿,有的翻建為江淮新民居,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江淮風村落。

近年來,蜀山區不斷活化大、小嶺南片區文化新資源,下大力氣挖掘和整理“合肥之源”歷史文化,打造廬州土陶、青於藍扎染兩處非遺文化體驗館、建成全國首個馬拉鬆文化博物館,引入農耕文化體驗項目,打造文化發展新樣板,以文化賦能旅游業發展,打造全維度“文旅研學游”新場景。

研學家庭參觀中國·蜀山馬拉鬆文化博物館。

研學家庭參觀中國·蜀山馬拉鬆文化博物館。

讓“研學熱”帶火鄉村游

據了解,項目課程豐富是“大、小嶺南研學游”項目的一大特色,也是受到市場歡迎的重要原因。據介紹,蜀山區文旅局、蜀山鄉投進行聯動,整合資源,精心設計了13門精品研學課程,可為不同年齡段游客“訂制”不同的體驗路線。

孩子們在“田間課堂”收割水稻,體會豐收的喜悅。

孩子們在“田間課堂”收割水稻,體會豐收的喜悅。

“以農耕文化為例,我們依據孩子的年齡層次和不同季節,精心開設特色勞動課程,涵蓋農事體驗、瓜果採摘、菜地認領等豐富內容。大片的生態農田成為自然課堂,讓城裡的孩子們感受原生態鄉村風貌,學農耕、知農事、體農趣,促成長。”蜀山區文旅局產業發展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下,眾多中小學的教師和家長,都重視對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蜀山區推出的‘大、小嶺南研學游’旅游產品,承接研學團體游深受歡迎,未來研學旅游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蜀山區一旅行社負責人說。據統計,截至目前,蜀山區有30余家旅行社,通過對研學教育隊伍的培訓,架構起負責承接和組織研學旅游的專業機構。

“未來,我們將因地制宜引入本地優秀文化資源,構建具有定制化、差異化特點的研學體系。同時,圍繞新興消費需求,對自然科普、人文涵養、勞動教育、紅色文化等各類題材的研學課程進行整合開發,推出高品質的研學類旅游產品,發展研學產業。同時,制定完備的研學游管理、評價體系,加強研學游人才培養,打造蜀山研學游‘大品牌’,讓‘研學熱’助力蜀山全域旅游蓬勃發展。”蜀山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周昊 朱琛琛 詹偉偉 文/圖)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