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亳州向上
◇從最初肩扛手提、走街串巷販賣中藥材,到基本建立中藥材種植、加工制造、貿易流通、科研和中藥文化傳播等全產業鏈體系,亳州形成了“千家藥企、十萬藥商、百萬藥農、千億級市場”的產業態勢
◇“數字化政府”的變革,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賦能,讓整座城市的運行程序絲滑“無感”起來,給企業和居民帶來“有感”的幸福和便利
◇亳州城內,一座座凝結著地域文化特色的歷史古跡上演著一出出“新戲”,正如這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從歷史中走來,在新時代裡演繹著全新的向上故事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姜剛 朱青 汪海月
亳州市區俯瞰圖(2024年7月29日攝)亳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安徽,亳州是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
說古老,亳州有5000多年文明史,3700多年建城史﹔說年輕,亳州於2000年獲批設立地級市,經濟基礎薄弱,民生欠賬較多,發展難題不少。
堅持以藥立市,聚力建設“世界中醫藥之都”﹔經濟總量近十年連跨12個百億台階,從建市之初的全省倒數,躍升至前八……亳州以“別人走一步、我們跑三步”之勢跑出“加速度”。
何以向上?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來到亳州發現,這座年輕的地級市實現跨越趕超、不斷向上的背后,得益於精耕細作主導產業的發展定力,探索數據賦能社會治理的改革魄力,激發獨特文化吸引力生產力的城市魅力。
2024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暨第40屆全國(亳州)中藥材交易會現場(2024年9月9日攝)劉勤利攝/本刊
發展定力:在守正創新中躍遷
今年1∼9月,在安徽省反饋的15項主要經濟指標中,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有13項,其中居前三位的有8項﹔2023年經濟總量進入全省前八、長三角前三十強﹔“十三五”期間,經濟總量年均增長8.3%、居全省第一位……這是亳州交出的發展“成績單”。
24年前,地級亳州市成立,曾面臨基礎差、底子薄、發展靠后的現實情況。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亳州不斷向上,關鍵靠什麼?保持發展定力,或許是答案之一。
“我們保持發展定力,就是要探索走出一條后發地區跨越趕超、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路。”亳州市委書記杜延安說。
擦亮“亳藥”這一金字招牌,做強優勢產業,體現出亳州守正創新的發展定力。1800多年前,神醫華佗在亳州開辟第一塊藥圃,自此中醫藥傳承創新的故事從未間斷。從最初肩扛手提、走街串巷販賣中藥材,到基本建立中藥材種植、加工制造、貿易流通、科研和中藥文化傳播等全產業鏈體系,亳州形成了“千家藥企、十萬藥商、百萬藥農、千億級市場”的產業態勢。
杜延安說,亳州堅持以藥立市、以藥強市,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澱,是亳州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優勢所在,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科技化、產業化成果,標記著中醫藥產業的“新事”。亳州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廖自榮說,亳州開展道地藥材種質資源保護、藥材良種繁育與藥材品種創新,用科技鍛造中藥材“芯片”﹔推進中醫藥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推動中藥大品種引育提質﹔合作研發華佗中醫藥大模型,等等。
“千年藥都”的中醫藥產業,邁上發展“快車道”。2023年,亳州市現代中醫藥產業規模達1852.5億元,同比增長11.3%,規上醫藥制造業產值426億元,同比增長19.5%。今年,亳州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
推動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體現出亳州精耕細作的發展定力。立足中醫藥、白酒、現代農業、文化旅游這四大傳統支柱產業,亳州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本盤”。
以“新質”促“高質”的身影,在亳州隨處可見。支持中醫藥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加快傳統飲片向中藥提取、配方顆粒、中成藥制造轉變﹔打造養生花茶、藥膳等特色“亳州養生”品牌,助力一杯花草茶“泡”出百億產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助力白酒龍頭企業人均產能提升10倍、畝均效益提升13.3倍﹔探索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速均走在全省前列。
支柱產業挑大梁,新興產業添動能。在狠抓四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同時,亳州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輕紡服飾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六大新興產業。2023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1.1%,居全省第一。
產業發展為主,以務實舉措謀求發展的共識,凝聚為亳州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的發展定力。
返鄉創業的薛中華牽頭投資1.1億元,建立一家鋁制品工廠,生產預制菜包裝材料、鋁箔餐盒等,2023年3月投產,當年銷售額9000多萬元,帶動就業超過120人。“今年的訂單量一直在增長,預計生產規模將超過去年。”37歲的薛中華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薛中華的故事,是連續9年開展“亳州老鄉,請您回家”系列活動的縮影。亳州市委書記、市長先后發出3封家書,引導亳州老鄉返鄉創辦項目11.95萬個,拉動投資332.01億元,直接帶動就業86.87萬人次。
這樣的“連續”活動還有不少:連續8年開展“文化旅游年”活動﹔連續9年推進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下降……從政府部門到廣大經營主體,發展定力的“踐行者”越來越多。
走進亳州市滬譙藥業有限公司控制中心,電子大屏上,生產訂單完成率、倉儲(庫存)等信息一目了然。“我們專注於中藥飲片傳承與創新,通過共建種植基地、改進工藝流程、研發生產管理系統等方式,推動提質增效,這幾年銷售收入實現穩步增長。”公司辦公室主任高貫彪說。
改革魄力:在無感有感中升華
“互聯網+政務服務”、“免申即享”、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協作區、“退休一次辦”、社保待遇惠民補助“無感互認”、食品安全“兩個責任”……亳州市的“改革清單”中,一系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創新成果,走向了全省乃至全國。
這些創新成果,折射出這座全省最年輕的地級市,敢於創造、敢於革新的魄力。創新性改革需要遠見、雄心和行動,亳州的改革先聲背后是觀念變革,也是人心變革、政風變革。
2008年,亳州市為了方便群眾辦事,在村級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的探索。但改革過程中,遇到不少痛點難點,這讓亳州市在2015年決定全面推進數據匯集共享工作。在數據價值尚未得到廣泛重視之時,這一探索如同行未知之路,歷無人之境。
“你可能很難想象,亳州市的數據收集已經超過10年,如今依托上百億條數據匯集量,形成規模龐大的數據共享庫,建立起‘全域感知’的數據之城,實現以數據治理城市、驅動發展、激發改革創新。”亳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袁浩說。
從政府部門到多家企業,數據匯集共享工作經歷了無數次博弈。截至目前,全市已整合、分析、入庫82家單位的近130.2億條數據,建成人口、法人、電子証照、宏觀經濟、地理空間5大基礎數據庫和信用信息、醫療、視頻等10個專題數據庫,為230個部門提供數據接口,平均每日調用130余萬次。
“數字化政府”的變革,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賦能,讓整座城市的運行程序絲滑“無感”起來,給企業和居民帶來“有感”的幸福和便利。
“一年之內我隻要出門活動過,哪怕坐一次公交車,或者在取款機上取一次錢,就實現了養老補貼年度認証。”76歲的亳州市民周一大說,這讓他不僅感受到了方便,更感受到了尊重。
近年來,亳州推出“退休一次辦”為代表的集成辦、高效辦改革,將7個部門辦理的14個“單項事”集成為群眾視角的“一件事”。在此基礎上,亳州創新推出“無感互認”改革,先后匯集多部門50類信息4449.42萬條數據,推動實現10個部門22個待遇事項資格認証結果互認復用,實現群眾有關事項高效一次辦理。
不用四處找政策、再“跑腿”,150多萬元的政策補貼資金及時轉入公司賬戶,這讓亳州市芊荷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子薇獲得感滿滿。
2020年,亳州市率先啟動“免申即享”改革。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從企業被動申請到系統根據數據庫自動匹配、從人工層層審核到平台自動審核、從政策制定粗略預估到科學精准的轉變,基於大數據算法的“免申即享”有力推動惠企政策獎補資金應享盡享、快速兌現。據統計,自實施以來,亳州已累計上線惠企政策1360項,發放獎補資金7.13億元,惠及企業上萬家。
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改革是不竭動力的源泉。在杜延安看來,改革是系統性、集成性的,需要整體謀劃、高位推動,更是思維觀念和意識突破的集中體現。
深化產業結構改革,夯實產業基礎﹔深化為企服務改革,釋放發展活力﹔深化民生領域改革,增進民生福祉……圍繞改革提質增效,亳州聚焦重點領域改革,僅在2023年就推進完成93項改革任務。一項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一波波紅利惠企利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動力不斷增強。
如今,改革已成為亳州的一張“金名片”:連續6年改革做法獲評全國年度改革典型案例﹔獲評全國“新時代10年地方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特別案例”﹔連續5年在省對市全面深化改革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陣,連續3年有創新做法獲評全省十大改革案例。
城市魅力:在古今交輝中閃耀
入夜,亳州市永安街,始建於唐宋年間的華祖庵燈光漸次亮起,一出好戲正式開場。入口處,6名身著綠衣白裙的採藥女提燈而立,帶領觀眾穿行於古老的廟祠和回廊,在互動感十足的行進式表演中“再遇”華佗,沉浸式感受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在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中,這裡走出了老子、庄子、曹操、華佗等先哲名流,形成了由中醫藥文化、道家文化和建安文化等構建的獨特文化拼圖。
讓歷史動起來、讓文化活起來。悠悠千載,這座城市正不斷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讓古老的文化遺產與全新的時代元素碰撞出火花。
取景於曹操運兵道、華祖庵和花戲樓等歷史古跡,10余個景區“微劇場”每周輪番上演,一出出好戲帶動亳州“文旅熱”持續升溫﹔針灸、拔罐、藥膳、養生奶茶……中醫藥養生文化集市上的每場活動,吸引著上萬人次前來體驗游玩﹔通關文牒集章、文創雪糕、華佗百草園中醫藥主題民宿等潮樣玩法,讓不少年輕人大呼“City”。
“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手握文化資源這把‘金鑰匙’,我們正在解鎖更多出彩出圈的玩法,大力挖掘亳州獨特的文化,讓更多的頭回客變成回頭客。”亳州文化旅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數據顯示,2023年亳州市接待游客3558.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92.7億元,分別增長73.5%、82.5%,分別是2019年的113.7%、118.6%。
“我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旅游與文化、康養、研學等深度融合,不斷增強文化名城影響力和吸引力。”亳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秦鳳玉說。
除了“煥新”傳統文化魅力,這座古城的產業態勢向“新”發展,也吸引著天南海北的商客駐足扎根,共尋發展機遇。
從浙江蘭溪到安徽亳州,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輝看中了這裡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決定在亳州投資建設2萬噸新能源用高性能材料項目,用於高性能鋰電池、扁線電機等新能源領域。總投資10億元,項目正式投產后預計將實現8億元的年產值。
集聚的新能源產業企業、豐富的人才資源、完善的招商政策……談及落戶原因,許輝滔滔不絕。“在恰當的時間遇到了恰當的政府,是一種機緣巧合,也是亳州的魅力所驅。”許輝說。
一組數據,窺見著這座皖北城市日益強勁的“磁力”。2023年,亳州市落地投資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7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2個、總投資1570.4億元,分別增長76%、186%,民間投資增長8.4%、居全省第三位。
憑借揚帆出海的中醫藥產品、國家級非遺五禽戲,亳州在海外的名頭漸響。在9月開幕的2024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暨第40屆全國(亳州)中藥材交易會上,來自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的80位嘉賓代表慕名而來,共探中醫藥國際合作的新機遇。
印度尼西亞傳統醫療聯合會副總主席紀國彰,已是第二次來到這裡。干淨整潔的道路、規范有序的中藥材市場、深厚多元的文化、熱氣騰騰的煙火氣,讓他對這座距印尼萬裡之遙的小城念念不忘。
作為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載體,五禽戲在海外頻頻圈粉,目前已傳播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不少“洋徒弟”前來取經。
亳州持續提升的魅力值,離不開城鄉融合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加持。2023年全市城鎮化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實施全省首個市級濕地保護條例﹔在全省率先實現三級中醫醫院縣級全覆蓋﹔連續3年獲評城市體檢全國樣本城市……這座年輕的地級市,正在悄悄“逆襲”。
亳州城內,一座座凝結著地域文化特色的歷史古跡上演著一出出“新戲”,正如這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從歷史中走來,在新時代裡演繹著全新的向上故事。
(《瞭望》2024年第44期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