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逐夢沃野 “雲”上耕耘

李竹紅的直播間。張琪琪供圖
在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天竺村,有這樣一位女性:手機屏幕方寸間,她是主播﹔農村廣闊天地裡,她是新農人……
她把鏡頭對准家鄉,在田間地頭和直播間裡互換角色,呈現山村鄉土特色的同時,將農產品遠銷出去,她就是溪口鎮李竹紅驛站負責人——李竹紅。
意外走紅“雲”帶貨
“直播間的朋友們,你們看,我手中拿的是純天然的蜂蜜,它不光有美容養顏的功效,還能有助於我們的腸道消化……”初見李竹紅時,她正坐在直播鏡頭前,熱情地介紹著筍干、蜂蜜、葛根粉等各種土特產品。接地氣的畫風,輕鬆的氛圍,讓許多網友都十分願意留在她的直播間,后台訂單數據眼見著噌噌往上漲。
“我平時就喜歡拍一些視頻和照片分享給朋友,沒想到這個愛好幫我找到了和村民一起致富的好路子。”談及自己的帶貨之路,李竹紅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據李竹紅透露,早年間她一直在外務工,開過面食店,賣過化妝品,也做過保險推銷員。每次回老家時,都有不少同事請她“代購”一些山裡的“土貨”。
2017年9月,憑借多年積累的營銷經驗和人脈,李竹紅成功地在微信上做成了第一單生意,即銷售天竺當地的野生獼猴桃,當時還有不少人私信她想了解溪口鎮的旅游情況,這讓熱愛家鄉的李竹紅越發喜歡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鄉村生活。
同年中秋節前夕,當李竹紅將自己心血來潮拍的採粽葉、包粽子視頻上傳到社交平台后,意外勾起了一些在外游子的鄉愁,當時便收獲了不少人的點贊和好評,甚至還有人表示要買幾個粽子,嘗嘗家鄉的味道。
“粽子當時是我們包著自己吃的,聽他說好多年沒吃過家鄉的味道了,我就給他寄了一點過去。”李竹紅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善意的小舉動會為她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
一傳十、十傳百,不少人聽說后都通過私信向她求購。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李竹紅索性一下包了幾百個粽子,最后竟然都銷售一空。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她的微信就增加了2000多個好友。
網友的復購、朋友圈的推廣、網絡上的認可……這讓李竹紅看出了這些在農村看似平常無奇的東西,其實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於是,從這年起,李竹紅開始將愛好一步步轉化為了事業。幾年精心經營下,李竹紅生意越做越好,從獼猴桃到茶葉、筍干,從粽子到香腸、豆腐乳……朋友圈的產品種類日漸豐富,銷售半徑從身邊擴大到全市、全省、全國。而她自己也從“俏媽媽”轉變為地地道道的“新農人”。
致富不忘眾鄉鄰
眼看電商生意越來越好,李竹紅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村民都富起來。
作為天竺村土生土長的人,李竹紅深知,現在居住在村子裡的多是中老年人,雖然沒有什麼新技能新本領,但家家戶戶幾乎都傳承了一手地道的腌制技藝,制作咸菜、咸肉、香腸、筍干等都是行家裡手。
為此,李竹紅在丈夫的支持下成立了“李竹紅媽媽團”,動員村裡未就業的婦女和自己一起制作香菜等醬菜,並利用自己的特長幫助她們進行推廣和代賣。在她不懈地努力下,現在村上大部分婦女都加入了她的團隊。
為更好地推介家鄉、推動鄉村旅游,進一步帶動周邊婦女就業增收,李竹紅開始不斷拓展新業務。
2020年,她開辦了“李竹紅驛站”農家樂﹔2021年,成立了宣城市宣州區李竹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建立了初級農產品生產食品加工廠和助農直播基地﹔2023年,流轉了60多畝土地用於種植菊花等。在不斷前進的路上,李竹紅幫助農戶拓寬銷售渠道的腳步不曾停止。
“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有互聯網的好時代,讓我能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將自己家鄉的好產品、好美景展現出去。接下來,我會緊跟時代步伐,帶動村民一起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讓我們本地的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千家萬戶。”李竹紅說道。(張琪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