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那口獼猴桃 甜是真的甜【2】
入秋后不久,就到了獼猴桃成熟上市的時節。
在南陵縣工山鎮戴匯村,甬佳獼猴桃種植基地迎來採收。置身園中,目之所及皆是連綿的果林,片片綠葉下,飽滿而緊實的獼猴桃,擠滿枝頭,秋風拂過,誘人的果香扑面而來。
滿頭大汗的李雲,挎著籃子鑽進獼猴桃林,腳步輕盈地穿梭在棚架下,望著累累果實,臉上蕩漾著豐收的喜悅。
李雲是土生土長的戴匯村人,早在17歲的時候,她就獨自一人背著行囊闖上海,經過多年的打拼,不僅站穩了腳跟,還結識了自己的丈夫葉海棠。
如今,李雲和葉海棠成了工山鎮鄉村振興路上的一段佳話。
“早在2013年,就返鄉創辦了食品廠,種植獼猴桃純屬機緣巧合。”李雲打趣道,“原本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誰料越陷越深。”
看似漫不經心的幾句話,卻飽含了李雲對獼猴桃種植的千言萬語和千辛萬苦。回鄉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2019年流轉荒山坡地,年底從四川大批採購獼猴桃苗,夫妻倆正准備鉚足勁頭大干一番的時候,卻碰上了疫情。
“一次性買回的1萬多株獼猴桃苗,因為疫情卻無法下地,當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李雲如是比喻道,好在后來從四川請回行家幫忙栽種,這才沒讓50萬元獼猴桃苗打了水漂。
苗是順利栽下去了,不成想2021年又遇上了旱情,接著2022年碰上了水災……用李雲自己的話來說,“自從種了獼猴桃之后,就沒有一個年頭讓人安心,跌跌撞撞才有了今天的收成。”
難是真的難,但甜也真的甜。
“去年少量挂果,今年迎來豐產期,每畝產量在2000斤左右。”摘下一顆獼猴桃捧在手心,李雲視若己出,“我們的黃心獼猴桃個頭大、品質好,幾乎不愁銷路,每天來基地採摘獼猴桃的游客絡繹不絕。”
“明年畝均產量可以達到3000斤,后年基本穩定在4000斤上下。”望著眼前的豐收景象,李雲難掩笑意。
李雲告訴記者,和藍莓相比,獼猴桃採摘期長,可以持續到11月中旬。待果子下市后,就等著下霜落葉,然后就開始林間打枝管護,一年到頭基本沒有什麼閑。
從事獼猴桃種植這麼些年,雖然李雲意識到這個行業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但始終沒有選擇放棄,因為她知道,“隻要有耐心、夠細心,就能有收成。”
“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門外漢,一邊學習一邊摸索。”李雲回憶道。為了掌握獼猴桃種植技術,他們查閱了大量資料,向同行請教,甚至親自去外地學習。如今天天和土地打交道的李雲,儼然成了半個“專家”,什麼時候該施肥了、什麼時候該澆水了,什麼時候該授粉了……心裡頭是門清。
不單單種植獼猴桃,愛琢磨的李雲,還發展起林下經濟,養殖了幾千隻“溜達雞”。不經意間,就能看到散養在獼猴桃林下的生態雞,四處閑逛,或在覓食,或在嬉戲,好不愜意。
十多年的返鄉耕耘,現如今,食品廠已經步入正軌,兩口子經營的獼猴桃基地,也已經發展成為南陵縣“林下套種+農旅結合”的特色產業。
曾經的荒山,今天的“花果山”。家鄉的變化,李雲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今年又新流轉了130畝茶園地,等來年開春,全部栽下獼猴桃苗,三五年后,又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獼猴桃林。”
(責編:金蕾欣、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