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從“這裡”走向交通強市
颍河之東,阜陽城區,不少居民的一天,從匯入阜蚌路的人流、車流而正式開啟。
西起阜城北京路立交橋,向東北直達蚌埠懷遠。這條道路,兩側有鱗次櫛比的居民樓、現代化工廠和煙火氣升騰的集鎮,也是從阜陽進入全國高速路網的重要通道。
如今的圖景,近70年前就已“起筆”。1955年5月,阜蚌路阜陽至蒙城曹店108公裡路段建成了新中國第一條砂礓路,也拉開了阜陽乃至安徽普通干線公路建設的序幕。
從“這裡”起步,阜城東北向,“一路繁花開”。阜陽這個當年雨天不能通車的地區,已然變成了如今國省干線通車總裡程、密度均居全省前列,擁有“鐵公機水”四位一體交通優勢、正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要地。
金秋時節,穿行在寬闊平坦的阜蚌路上,城市美景在眼前徐徐展開。 龐誠 攝
新中國首條砂礓路,打開阜城“東大門”
秋日的颍東區插花集鎮,在濃郁的肉香中醒來。清晨5點,天還沒有全亮,鎮集貿市場的幾家牛肉湯館已陸續開門。半個小時后,第一批食客進店,鮮香的牛肉湯隨即被端上餐桌。
“插花牛肉湯這些年名聲在外,離不開這條阜蚌路。”今年89歲的高文彩是土生土長的插花人,且在這裡開了幾十年牛肉湯館。說起穿集鎮而過的阜蚌路,他有聊不完的故事。
據《阜陽地區公路志》記載,阜蚌路原為一條古道,1928年修建成簡易公路,部分路段鋪有磚碴,僅可晴天通車。
1949年春,為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中共阜陽地委、阜陽專員公署,動員30萬名民工,先后修復並加寬包括阜蚌公路在內的4條公路。1950年3月,新成立的阜陽、渦陽、蒙城三縣人民政府發動沿線群眾對阜陽至曹店段108公裡路面進行全面整修,並收集磚碴斷續鋪設了3米寬簡易路面。
整修后的道路僅能維持通車,但要進一步改善,又面臨鋪路材料匱乏的問題。在一次道路整修工程中,工程技術人員發現民工送來的磚碴中混有大量砂礓。這種材料在鋪筑路面時比磚碴強度高,適合在平原地區鋪筑路面時使用。
小小的砂礓塊,帶來的改變超乎想象。經過反復試驗和推廣應用,1955年5月,阜蚌路阜陽至蒙城曹店段改建成中國第一條砂礓路面,阜陽地區第一次有了晴雨通車的公路。
自此,阜陽、蚌埠兩地間原來晴天兩天的汽車行程,縮短至晴雨6小時。阜陽的糧食、禽蛋、棉麻等農副產品,開始通過阜蚌路源源不斷銷往蚌埠、合肥等地,外地的工業品也通過阜蚌路運往阜陽及周邊河南部分地區。
在高文彩看來,這條砂礓路雖然隻有3米寬,卻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打開了阜陽的東大門”。
得益於這條砂礓路的成功經驗,至1957年底,阜陽地區共鋪筑砂礓路面561公裡,佔全區公路總長的32.8%,縣與縣之間可晴雨通車。
金秋時節,穿行在寬闊平坦的阜蚌路上,城市美景在眼前徐徐展開。 龐誠 攝
砂礓路面,拉開阜陽公路建設發展序幕
從1958年6月參加工作,到1991年4月光榮退休,家住插花鎮中心社區楊荒庄的楊春安,在阜陽縣公路管理站下轄插花道班和譚鋪道班的公路養護崗位工作了近32年。在他看來,阜蚌路砂礓路面的成功鋪設,就是新中國成立后阜陽公路建設發展的一座裡程碑。
歷史記著這條公路的影響。阜蚌路砂礓路面改建通車后,很快受到省交通廳關注,這一成功經驗進而在全省64個縣推廣﹔1963年,阜陽縣公路管理站在阜蚌路進行砂礓路面渣油試鋪並取得成功﹔1970年后,砂礓路面渣油處理的做法在阜陽地區推開。至1979年,阜陽地區612.7公裡的干道基本實現“黑色化”。
更大范圍、更大程度上的公路之變,隨著時間指針的轉動走進現實。
截至2023年底,阜陽市國省道網狀骨架已構建完成,市區連接周邊縣域公路全部達到一級公路標准,縣與縣之間連接達到二級公路標准。包括阜蚌路阜陽段在內的全市普通國省道總裡程達到2005.8千米,其中一級公路690.6千米、佔比34.4%,二級公路586.3千米、佔比29.2%。
“這些都是阜陽人干出來的、拼出來的,修路是這樣,發展也是這樣。”今年85歲的楊春安至今還記得,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插花道班連膠鞋都沒有,千層底布鞋耐不住砂礓磨,赤腳干活時,腳掌經常讓砂礓割出血口子。而且,養護公路所需的砂礓還要自己拾。但在這樣的條件下,大家不僅完成了道路養護任務,還總結出不少道路養護的好經驗。
1996年以后,隨著行政區劃調整,插花、蘆庄、河東3個道班被合並為河東中心道班。不斷拉開的城市框架,讓河東中心道班的管養路段從25公裡縮小到16.887公裡。
“管養路段縮短並不意味著阜蚌路的重要性降低,事實上,阜蚌路的建設發展,對國省干線建設仍具有借鑒意義。”市公路管理服務中心颍東分中心河東中心道班班長劉平說,根據最新一輪國家公路網規劃,阜蚌路作為蘇皖省際通道的一部分,將在加強蘇北地區與安徽北部地區的聯系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全媒體記者 尚原野 實習生 朱敏 通訊員 何梅 陳沛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