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固鎮:一塊紅糖講述農文旅融合“甜蜜故事”
盛夏時節,蚌埠市固鎮縣劉集鎮渡口村110多畝青翠挺拔的甘蔗煥發著勃勃生機,再過兩個多月,這些青皮甘蔗將被榨汁引入九連鍋,制作成15種紅糖產品。兩年時間,劉集鎮用一縷縷糖香訴說著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甜蜜故事”。
產業帶動 一根甘蔗“甜三頭”
“自家的地承包出去了,我日常就在這負責田間管理,每年能拿個5萬多塊錢的收入哩。”甘蔗地裡,渡口村村民張計周手裡工作不停,說到這份家門口的工作他笑得開懷。
甘蔗地裡,渡口村村民張計周正在進行田間管理。
2022年,劉集鎮引進義烏糖鳴鳳公司入駐渡口村發展紅糖產業,建成甘蔗種植基地、600平方米的紅糖生產加工車間,形成“企業+村委會+合作社”紅糖產業發展模式,即糖鳴鳳作為主要投資方,渡口村民委員會以流轉的土地入股,合作社負責甘蔗種植。
渡口村紅糖產業的合作發展模式,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富了當地農民,促進了企業發展,實現一根甘蔗“甜三頭”。
糖鳴鳳公司。
“企業以每年每畝地3000元的價格,承包了我們村集體流轉的100畝土地用於甘蔗種植,流轉土地的村民每年能獲得每畝地1000元的穩定收入。”渡口村黨支部書記鄒月芳向記者算了一筆增收賬。去年,渡口村村集體收入達到30萬元,其中20萬元來自100畝甘蔗地的租金。
甘蔗的種植、管理和收獲環節用工需求量大,紅糖制作及其相關產品加工過程中也需要大量工人,像張計周一樣因為“一塊紅糖”,實現家門口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
“每年秋冬時期的紅糖生產旺季,企業用工能達到100多人,糖蔗種植、收獲、加工等流程都能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每年企業發放的工資能達到100多萬元。”固鎮縣糖鳴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戀介紹。
文化賦能 “甜蜜故事”引八方客
壓榨、過濾沉澱、燒制……渡口村紅糖採用“直風槍灶”和“連環鍋”的傳統方式手工熬糖,最大限度地保留紅糖的風味和營養成分。
“古法制紅糖用九連鍋連續熬煮,從第一口鍋熬到第九口鍋起碼要半個多小時,500斤甘蔗能出35斤紅糖。”滕師傅從18歲開始熬糖。他告訴記者,熬糖的火候是制糖的關鍵,熬制技巧全靠師傅的眼力和經驗。
滕師傅(中)在熬糖。
傳統的古法紅糖生產工藝,也賦予了每一塊渡口紅糖深厚的文化內涵。渡口村深入挖掘農文旅資源優勢,推進農業和旅游一體化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以農興旅的特色之路。
紅糖文化節、伏羊節、農民豐收節……固鎮大大小小的文旅活動都少不了渡口紅糖的影子。今年,渡口紅糖更是作為劉集“甜蜜相思”四件套“C”位出道。
“去年,第二屆紅糖文化節吸引客流3萬余人次,直接帶動紅糖銷售、美食、特色農副產品銷售金額300余萬元。”陳戀告訴記者,隨著紅糖文化的深入人心,渡口村的紅糖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古法紅糖的銷量逐年增長,今年企業銷售額預計突破500萬元。
第二屆紅糖文化節現場。
“甜蜜產業”引來八方游客,渡口村更是將紅糖文化融入“和美鄉村”設計之中。“我們在紅糖廠的旁邊規劃建設了一座紅糖文化館,向游客展示古法紅糖的制作技藝。”鄒月芳告訴記者,不僅是文化館,就連中心村的外牆、公園也是滿滿的紅糖元素。
不僅好吃、好看,在陳戀的義烏老家,紅糖還有一種獨特的“玩法”。她告訴記者,每年熬紅糖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把自家的花生、芝麻、麻花等材料拿到紅糖工廠,一家人自己動手進行加工。今年糖鳴鳳將把這一模式從老家義烏復制到劉集鎮,進一步提高游客的體驗感。
村村聯動 紅糖產業成鏈成環
“依托渡口村的糖鳴鳳甘蔗種植基地,我們利用村子裡的古井水,釀造特色的紅糖酒。”梁橋村黨支部書記梁紅雲笑著說,村企合作激活了村集體經濟的新活力。
以渡口村為起點,村企合作在劉集鎮多點開花,紅糖產業成鏈成環。
“今年,我們在劉集鎮九灣居委會新建了一座制糖廠,預計10月投產,同時種植了90畝甘蔗保障原材料供給。”陳戀表示,新的制糖廠將大大提高企業的產量,村集體通過服務保障可以實現增收。
陳戀向游客介紹紅糖產品。
顧庄村與糖鳴鳳聯合建立生物質燃料項目,成立固鎮縣鳴優能源廠,生產新型清潔燃料用於熬糖的燃料供給,平均月產100余噸,預計村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
劉圩村發展甘蔗殘渣回收利用項目,研發營養包用於菌菇種植,聯合邵橋村、王李村利用項目資金建設溫室大棚與糖鳴鳳合作種植香菇……
3年間,劉集鎮不斷整合各方優質資源,全力打通紅糖上中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紅糖產業環環生金,實現產業集群發展,農文旅融合出圈。
挖掘一方文化,帶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從渡口村出發的紅糖經濟,如今正在周邊的各個村落開花結果。”鄒月芳表示,未來渡口村將從紅糖品牌打造、人居環境整治、文化活動開展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推出文旅新場景、新玩法,為“甜蜜經濟”注入勃勃生機。(記者 尤靖文 實習生 蔣瑞祺 通訊員 凌義樂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