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裕安區:“碼上”發聲,基層“智”理新形態“出圈”

裕安區月亮島社區網格員向居民介紹“裕事慧辦”平台的使用和功能情況。王睿 攝
“之前我在平台上反映的路燈問題,第二天就有工人檢修好了。”裕安區鼓樓街道月亮島社區居民侯守成說,平台可以為大家提供全程線上、全年在線的便民服務,“遇到問題找平台”已成為大家共識。
侯守成所稱贊的平台,是裕安區今年4月以來推廣的“裕事慧辦”智慧社區平台。目前,該平台已覆蓋主城區6個鄉鎮(街)50個城市社區,通過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社區各類服務資源,凝聚共享共治多元力量,打造了一個基於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的社區“智”理新形態,為居民創造更便捷舒適的居住環境。
一鍵觸達,便民服務零距離
“小區內道路和小區外背街小巷的破損路面都已全面翻新,大家出行更加舒心了。”月亮島社區錦湖苑小區居民們表示,這一變化得益於“裕事慧辦”平台上的一條訴求。
4月底,錦湖苑小區居民通過平台的“隨手拍”功能,反映因自來水管道更換導致小區道路破損問題,希望社區協調維修。社區接到訴求后,迅速組織小區黨支部與小區物業、業委會和自來水公司進行溝通,並廣泛聽取了居民和周邊商戶意見。經過半個多月努力,小區內道路和小區外背街小巷完成了同步維修。
“居民通過平台的‘隨手拍’功能,就像使用微信‘朋友圈’一樣方便,一鍵提交問題后還能在線查看辦理狀態並回復評論。無論是垃圾清理不及時、窨井蓋破損還是樓道燈維修,都會得到及時響應和處理。”月亮島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昌軍感嘆,居民一鍵“隨手拍”,社區即刻“碼上辦”,有效解決了服務居民“最后一公裡”問題。
傾聽群眾訴求、回應民生關切,是基層社區治理的核心要務。堅持黨建引領與智慧應用融合,按照“簡單、實用、易操作”的原則,裕安區整合各類黨務、政務信息系統和應用程序,推出“裕事慧辦”智慧社區平台。
“該平台將面向居民的開放端集成為一個二維碼,不僅便於操作降低居民‘發聲’門檻,也簡化了社區對實有人口和事務的服務管理流程。”
裕安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先輝介紹,平台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基層治理中的及時便捷作用,設置有黨建天地、社區服務、隨手拍等6個版塊,並細化子模塊,還接入“皖事通”“社區快聘”等5個外鏈平台,形成“中心集成、板塊分類、模塊展現”的管理模式,為社區的服務管理工作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基礎信息支撐。
目前,該平台已覆蓋裕安城區居民39.4萬人,日均使用達6000人次以上。
智慧社區,關鍵在“智”,落腳為民。通過平台,居民不僅可以獲取社區活動公告、服務項目等各類信息,還能通過社區服務、物業服務等模塊,享受水電氣暖等公共服務的線上辦理,真正實現了社區服務的零距離。
一體聯動,基層治理高效能
如何推動難事及時辦,急事馬上辦,變“被動發現”為“主動預警”?裕安區依托智慧社區平台的移動終端,建立了一套社區事件及時發現、精准調度和高效處置機制。
居民通過平台反映訴求后,系統會自動識別居民所住區域、事項信息,並迅速“派單”給相應區域的網格長,要求在規定時限內及時響應處理。此外,平台引入了居民點評機制,激勵網格長提高辦事效率。對於較為復雜的訴求,平台支持逐級上報在社區、街道、區級指揮中心分類處理。當需要集聚各方力量時,區級指揮中心則可以通過平台及時協調聯動相關部門。
“通過‘裕事慧辦’平台,我們實現了訴求收集、受理派發、協同處置、監督反饋、考核評價和分析研判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劉先輝介紹,此舉提升了訴求辦理效率,讓問題能夠在基層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談及“智慧社區”帶來的改變,小華山街道政務新區社區黨總支書記何雯雯深有感觸:“智慧社區建設提升了基層社區治理水平,給居民帶來了實惠便利,也極大地方便了我們日常工作開展,有效減輕了工作負擔。”
政務新區的沿街商鋪夜間噪音問題,曾是居民反映痛點。因涉及到多部門聯動執法,導致投訴問題處理時間長、效果差、居民滿意度低。
而“裕事慧辦”平台的上線,使得社區能快速將此類問題提交到街道和區級指揮中心,由區級指揮中心自上而下派單涉及的區級城管、環保、市監、公安等部門,並安排街道牽頭組織聯合執法,大大提升了問題解決的效率及成功率。
截至目前,平台共收到居民反映事件6076件,有效辦結6071件,辦結率99.92%;收到居民評價件數3215件,滿意率98.97%。
同時,網格長通過手機端實時更新關鍵數據,如人房關系、特殊人群和重點行業信息,實現了數據的統收統報和復用,改變了原先各類信息分散、數據標准不統一、資源力量不共享等問題,持續為基層工作減負,助力社區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今年以來,裕安區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促進跨部門、跨層級、跨平台的信息互聯互通,優化基層系統融合和數據流通,有效消除了社區數據的“信息孤島”現象,以“智治”為基層社區治理賦能。
一網共治,和諧社區新圖景
六安市第二中學西校區位於裕安區新安鎮清溪社區,其北門正對著關塘小區南門。由於關塘小區內部活動空間有限,一些居民選擇晚間在南門處跳廣場舞,影響了校園教學秩序和其他居民休息。
在接到居民通過“裕事慧辦”平台反映的問題后,小區黨支部組織了一場“四有四必”板凳會。會上,黨員們積極建言獻策,經充分討論協商選定一個遠離校園的新活動場地,既滿足居民鍛煉需求也避免了干擾。
6月26日,華府社區錦繡華府小區居民陳楊通過平台反映了樓道垃圾問題。小區黨支部立即行動,發起了“清掃樓道 守護家園”的志願服務活動,近百名黨員和志願者積極響應,不僅解決了環境衛生問題,更加強了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凝聚力。
聯動“N”方主體,唱響聯建共治“主旋律”。裕安區將50個城市社區劃分為205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網格長及網格員各1名,並以15-20戶為一鄰,選配優秀黨員、退休干部、熱心群眾為鄰管家。引導多方參與治理,構建了“網格長+網格員+黨員、群眾、志願者”的“1+1+N”綜合共治格局,實現社區事件全流程閉環管理。
發揮網格員、鄰管家及老黨員“熟人優勢”,常態化入戶走訪,摸排並上報家庭糾紛、鄰裡矛盾等問題。同時,邀請社區民警、小區法律顧問等專業人士參與,今年以來社區共解決各類矛盾糾紛1360余起,成功率達97.5%。
此外,平台的志願服務活動推送,讓居民一鍵報名參與,還可積攢積分兌換平台線上超市商品,極大地提高了大家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目前,已有3886名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參與活動的志願者超過7600人次。
“我們將繼續探索智慧社區建設的無限可能,整合線上繳費、社區商圈等更多信息資源,豐富智慧應用場景,如接入車輛識別、高空拋物等功能設施,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的系統化、精細化、高效化。”裕安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熊茂林表示,通過“裕事慧辦”平台,居民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和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共治共享的理念在裕安區得到了具體體現和生動實踐。(張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