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江堤上:護漁“游擊戰”悄然進行
7月23日晚10時30分,夜幕漸深,江岸線燈火闌珊,蕪湖濱江夏夜的熱鬧慢慢褪去。
臨江橋下,漁政值守崗亭外,弋江區護漁隊中南分隊護漁員張桂發和張宏騎上巡護車,開始了夜班工作。他們將沿著羊毛梗至臨江橋長江岸線和臨江口至荊山河口青弋江岸線巡護。
“斗智斗勇”的夜間巡護
“我們倆都是在船上待了50年以上的漁民,家中世代都是在長江捕魚的。2020年放下漁網上岸,成了護漁員。”張桂發和張宏是一對堂兄弟,曾經兩人合作捕魚,如今兩人搭檔護漁。
晚上11時,中山橋路口處,兩人停下車,走上青弋江防洪牆,拿起強光手電查看橋下情況。“橋下比較隱蔽,偷釣者就喜歡找這樣的位置,我們得重點巡護。”張宏說。
“我們以前就是搞魚的,對這片水域、沿岸最熟悉不過,所以也最了解偷捕和偷釣容易發生在哪。”張家兄弟結合幾十年的捕魚經驗總結出一套護漁心得——要打斗智斗勇的“游擊戰”。
“首先,巡護的時間、路線不能固定,得經常變換。”張宏說,這麼做是為了不讓偷釣者掌握巡護規律。
“其次,偷捕偷釣行為發生較多的重點點位和監控死角,我們要加強巡護。”張家兄弟負責的區域內,重點點位不少——箱子拐、十裡江灣公園、青弋江上各個橋的橋面橋底、大地批發市場后排水閘處、荊山花園排水閘處,都要“特別關注”。
“凌晨兩三點,是人最疲勞的時候,也最容易發生偷捕偷釣,這時候光靠我們‘人防’肯定不行,還要和監控配合好,效率才最高。”張宏介紹,蕪湖市“智慧長江監管平台”在長江蕪湖段干線布置百余台禁捕專用攝像機,一旦捕捉到非法捕撈、非法垂釣等行為便會發出預警。
7月以來,兩位護漁員已協助漁政執法部門處置違規垂釣事件10余起。
“江中魚躍”的成就感
晚上11時30分,在大地批發市場后側的田埂上,張桂發順著手電光指向不遠處的水閘,“這個地方會開閘排水,魚很集中。你要是白天來,站一會兒就能看見有魚會跳出來。”
“剛上岸的時候,我想著這就是一份安置工作。”但一年又一年干下來,看著長江中魚群的變化,兩兄弟對這份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我8歲起就在船上生活。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我們家一天能從長江中捕上百斤魚。”張桂發回憶道,那個時候,江中魚不僅數量多,種類也多,但后來魚越捕越少,“在我上岸前,運氣好的時候一天也隻能捕個30斤,而且都是鰱子等不值錢的魚,值錢的品種一條都捕不到。”
現在,他發現很多稀少的魚種“重現”江中,“像刀魚、鮰魚、江昂、成群的江豚等,我都看到過很多次,魚是真的越來越多了!”在江邊巡護,護漁員們經常能碰到魚躍起來、激起浪花的畫面,每當這時,大家會有一種成就感。
“一來覺得我們這份工作做得不賴,效果挺明顯﹔二來我們這些老漁民對長江是有感情的,誰不盼著它好呢?”張桂發笑著說。
讓張家兄弟頗為欣慰的是,這幾年,市民的禁漁意識越來越強,“我們現在幾乎每天都能接到舉報電話,很多人看到長江邊有人釣魚就會打電話給我們。”
近年來,蕪湖市建立健全禁捕退捕長效工作機制,建立了“漁政執法+護漁巡護+網格員”的人防體系,並加強“智慧長江”等平台的技防建設和運用。統籌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等部門職責,統分結合,以案件查辦為核心,保持高壓嚴打態勢。2020年以來,共計查辦行政案件832余起,刑事案件59起,堅決遏制偷捕勢頭,持續鞏固禁捕成效。(唐樂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