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包河經開區:3年走出兩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24年05月02日09:3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4月28日,2024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合肥包河經開區安凱客車的整車試驗室首席高級技師丁延鬆,獲評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這是繼2021年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張麗琍之后,合肥包河經開區走出的第二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日前,人民網安徽頻道記者走進安凱客車,傾聽這名從普通試驗員成長起來的杰出工匠背后的故事。

事實上,在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之前,丁延鬆早已榮譽滿身:從業25年,他先后獲評安徽省首屆“江淮十大杰出工匠”“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2023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安徽省“538英才”拔尖人才、合肥市“名師帶高徒”、合肥市級領軍人才……

丁延鬆。受訪者供圖

丁延鬆。受訪者供圖

但最為業界稱道的,是其在安凱客車試驗中創下了多項“第一”的記錄——第一台13.7米公路客車K86、第一台雙層公路客車S07D、第一台純電動客車、第一台BRT、第一台K82D軍車等的性能和可靠性試驗,以及第一次ABS試驗、第一次高原、高寒試驗,包括歐盟認証、美國DOT認証、澳洲認証等的第一款車型的認証試驗等。

不過鮮有人知的是,丁延鬆走上汽車實驗員崗位實屬偶然。1991年,他加入合肥淝河汽車制造廠(安凱客車前身),做過整車調試,也做過鉗工。“那時候汽車實驗員缺人,廠裡的老同志就讓我去鍛煉。”丁延鬆回憶,1998年他被借調去當時的試驗中心,成為唯一一名試驗駕駛員。這一借就是25年。

汽車試驗員是一項極其艱苦的崗位。“經常要在極端環境下做試驗。從零下三四十度到三十多度炎熱高溫,駕駛室裡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丁延鬆告訴記者,試驗時,除了短暫的就餐和如廁時間,其余時間全部在踩油門。

丁延鬆在做試驗。受訪者供圖

丁延鬆在做試驗。受訪者供圖

“試驗車上沒有空調。夏天,一次試驗下來,師父大汗淋淋,鞋子也完全濕透了,每走一步,地上都能看到鞋印。”徒弟孫俊海向記者回憶了丁延鬆一個令其震撼的細節。

長年累月高強度的試驗,讓丁延鬆右膝很難自如發力。“蹲下來就能感覺到刺痛。”接受採訪時,身高一米八的他不時作踢小腿的動作。“這樣膝蓋會舒服一點。”

當然,成為工匠,並非只是下苦功夫。“丁延鬆特別愛鑽研。”安凱客車技術中心黨總支副書記徐文斌介紹,在ABS制動測試中,需要試驗駕駛員連踩三次制動,每次動作要保持一致,而每次制動的時間間隔不能大於0.06秒。

“這對駕駛員技術要求非常高,即便是像丁延鬆這樣的工匠,成功做到也要在試驗場花費很長時間。”徐文斌稱,但試驗費用昂貴,為節省成本,丁延鬆發明了一種氣壓調節裝置,大大降低了試驗時間,為企業降本增效作出極大貢獻。

正是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丁延鬆在各種極端環境和路況的考驗下,順利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客車試驗,用充分的試驗驗証與數據分析,為產品品質的提升與持續改進創造了先決條件。

不僅如此,2014年,“丁延鬆汽車試驗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成立。作為大師工作室的帶頭人,十年來,丁延鬆帶領團隊全程參與公司各類車輛設計研發,全力保障產品性能的可靠性。目前工作室已培養學員68名,先后完成了34項項目攻關。

“作為包河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我們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主題活動中,專門組織拍攝宣傳片,宣傳包括丁延鬆在內的多名勞模的工匠精神,引導更多一線工作者積極扎根崗位,勇於創新創造。”包河經開區總工會主席狄青表示。

據悉,近三年,包河經開區已有10余名產業工人獲評全國、省五一勞動獎,1個班組獲省工人先鋒號,2名職工獲評省勞動模范,4名職工獲評合肥市勞動模范﹔建成市、區級以上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1個。(陶偉)

(責編:歐愷、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