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站高新區: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1.4%

2024年一季度,合肥新站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增長較快,GDP同比增長11.4%,呈現出較強的“反彈力”。
4月28日,新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衛東主持召開一季度重點工作評議暨二季度部署會,第一時間貫徹落實全市重點工作一季度評議會精神,分析發展形勢,找准差距不足,清單化閉環式抓好工作推進,全力以赴奮戰二季度,奮力實現上半年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盤點“進”與“守”
“面對眼前的成績,可以欣喜,但不能滿足,越是態勢向上,越要保持清醒,乘勢而上。”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衛東開門見山,道出了季度評議會的核心要義。
評什麼,議什麼?
會上,區直相關部門圍繞一季度重點項目推進、項目招引、要素保障、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作交流發言。
成績和經驗篇幅隻佔三分之一,包括做了什麼、怎麼做、成效如何,用數據、例証、實績亮出“成績單”,剩下的是擺問題、找差距、拿辦法,加強工作的系統復盤,科學謀劃二季度重點工作。
公開述績“聽一聽”,日常表現“比一比”,季度考核“測一測”。
在相互檢閱、相互學習、相互比拼中,部門和社區既和自己比,也跟別人比,逐項研判分析指標情況,在差距中感受到了壓力。
工作推進幾頁紙,履職盡責大文章。特別是季度績效考核辦法施行后,更加突出重點工作完成、創新工作攻堅克難和區級決策部署完成等情況,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引導樹立正確政績觀,讓干與不干、干多與干少、干好與干壞不一樣,確保“打一仗、進一步”。
季度考,考出精氣神、考出競爭力。
抓落實,抓突破,考驗的就是團隊的執行力和戰斗力。
一季度,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5.4%,工業增加值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18.5%。
背后得益於“工業立區、項目為王”的長期主義。
發展產業是一場甘於寂寞的苦旅,需要懂得、舍得、等得。
今年以來,以京東方和維信諾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產業快速回暖,晶合集成等集成電路行業龍頭企業強勢反彈,以中車、井鬆、搬易通、捷迅為代表的裝備制造產業恢復向好,跑出戰新產業發展的“加速度”。
抓項目推進,就是抓四個環節——在談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落實,落地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投產。
四個環節,缺一不可,環環相扣,又相互制約。
為了消除部門和社區“背靠背”,新站區建立“三個一”項目調度工作機制,借助重點項目監測平台,針對項目建設節點進行周匯報、周調度,實施部門包保,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快速落地建設。
1月26日,盛劍環境項目開工,4月中旬,項目如期封頂。
在強有力項目要素保障下,一季度,全區開工海瑞恩、威邁芯材等28個項目,建成投產長陽、巡鷹二期、樂凱光學膜等18個項目,開工、竣工率居開發區前列。
總投資45億元的新美新材料及研發中心項目簽約落地,並以收地嫁接項目路徑,有效盤活閑置低效地塊。
科技招商不斷蓄力。
以引智為導向,重點招引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新型研發機構等,與產業招商“引資”互補,打造高能級的科創平台。
新簽約安徽科技大市場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靈伴科技等6個科技型項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新設立企業6家,持續為培育鋪天蓋地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叢林“蓄力充能”。
城市更新持續發力。
少荃湖城市副中心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中軸公園、小田並大田、南門小學和四十二中少荃湖分校等項目開工建設。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守穩筑牢底線紅線,以小區治理提效促進物業管理服務提質,建立健全“三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物業投訴量明顯下降……家門口的變化在悄然發生。
無論是經驗交流,還是書面總結,能從中能窺探出“上下一盤棋”的干事邏輯——把目標工作落實到可執行具體任務中,持之以恆地干,在實干中推動發展、在實干中不斷追趕。這些都是看得見的努力。
新站發展,有了沖勁、拼勁和韌勁,底氣十足。
把握“時”與“勢”
成績來之不易,也要正視差距、直面問題。
黃衛東強調,高質量發展不能總講“拿得出手”的成績,也要加快解決“說不出口”的問題,“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要把一季度‘開門紅’的士氣變成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行動力,錨定目標一個一個抓落實,聚焦重點一件一件抓突破。”
反思梳理問題,聚力補齊短板。
受行業影響,部分領域市場下行壓力猶存,結合二季度經濟指標摸排、研判,部分指標預期不樂觀不明朗。
如何破除“路徑依賴”,找准突破方向,做好“補短”“揚長”“追趕”六字文章?
如何保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增長,激發更多動能與后勁?
招商引資的項目,有哪些沒有按期開工建設,堵點在哪?投產后轉為規上企業的數量有多少?症結在哪?
聚焦民情民意,如何加快解決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
……
從形勢到趨勢、企業成長到產業集群壯大,硬實力到軟環境,頻頻反問,發人深思。
特別是頂壓前行、走出低谷的新站區,比任何時候都清楚意識到高質量發展的不易,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更要久久為功優化產業結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激發新動能,千方百計保持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嚴防在高歌猛進中被意外絆倒。
正視問題,也要看到良好態勢。
二季度是抓推進、抓落實、抓突破的黃金期、關鍵期,事關全年經濟發展的走勢。
“跳出新站看新站”,是一種“怎麼看”的發展視野,也是一種“怎麼干”的工作方法。
會上指出,要強化爭先導向,緊而又緊、實而又實,把准主攻方向、落實工作支撐,持續強化經濟運行調度,科學動態分析三次產業、“三駕馬車”運行情況,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大抓發展,推動優勢指標持續發力,落后指標奮起直追。
比如,全區服務業經濟總量小,規上服務業企業89家,佔全市比重3.7%,營收僅佔全市2%左右。
基數小,但潛力大。
破題思路清晰——盡快制定加快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招引培育生產性、生活性等各類服務業企業,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增長點。
往細裡看,職能部門分別拿出舉措方案,明確任務目標。
加大重點項目招商力度,將數字化、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商業綜合體、電商、總部經濟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作為服務業招商重點,不斷提升發展能級。
加大營利性服務業招引力度,積極招引會計、律所、審計事務所以及文體衛等服務業項目,豐富營利性服務業結構。
指標背后有深意,更有動作。發展任重道遠,每一步更加腳踏實地。
統籌“謀”與“干”
說一千道一萬,關鍵在落實。
干什麼?
對開發區而言,就是“爭”項目,“拼”進度,“強”園區。
一個好的目標,應該是“奮力一跳夠得著”。
好比打籃球——標准的籃筐高度,是3.05米。若再高出一米,遙不可及,這球沒法打。若再調低一米,站著就能扣籃,這球也沒啥意思。3.05米,恰能激發打球者的潛能。
“行有方向,干有抓手!”這是與會人員的共同感受,以清單化閉環式推進工作。
面對錯綜復雜的環境,把握好“穩”與“進”“謀”與“干”“安全”與“發展”的辯証關系至關重要。
——聚焦揚長補短,抓實經濟運行調度。
聚焦“更有效益的投資”,加強“陪伴式”全方位服務保障,助力企業擴大規模。高效統籌各項指標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突出以新提質,深化產業謀劃布局。
開展點對點產業鏈招商引資,加大顯示終端、微顯示、汽車電子等領域布局,統籌推進車芯屏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推動元宇宙等未來產業生態構建。
——全面提速增效,掀起項目建設熱潮。
以項目之“進”促產業之“勢”,打出招商引資新攻勢,統籌征遷、供地、水電、資金等前置要素保障,二季度累計新開工項目不少於40個,累計投產項目25個。
——全力追高逐新,激發科創澎湃動能。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將創建國家高新區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抓手,加快數字產業園二期、芯視界二期等創新載體建設,搭建專業技術研發與中試的公共服務平台,深化科技成果轉化。
——聚力添彩增亮,深入實施城市更新。
堅持規建治一體化,加快城中村征遷進度,全面推進少荃湖城市副中心重點項目建設。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
——時刻警鐘長鳴,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在“回頭看”基礎上,持續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筑牢作風之堤,全面深化黨的建設。
高標准高質量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持之以恆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從嚴從實抓好巡視整改。
干好開發區工作,需要情懷和擔當。會議中,“民生”也成為高頻詞,“提升教育軟實力”“豐富多元文化供給”“推進安置房分配”“加強物業管理”“便民交通服務”……
在深化群眾工作能力方面,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作風,用系統性思維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善於換位思考,對涉及企業、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努力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
方向明,則力量聚﹔定位准,則發展興。
每一項任務的完成,不是喊喊口號就能輕鬆實現,合肥新站高新區以“歸零心態”不斷奮進,扎扎實實解決一個個問題、辦成一件件事情,推動形成熱點頻現、熱力十足、熱火朝天的良好發展態勢。(張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