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鑽“牛角尖”的“邱工”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好人、安徽省產業教授、安徽省企業創新達人……若非刻意介紹,很難把這些榮譽和一位28歲的小伙子聯系在一起。
10年來,從一名職高畢業生到一名機械工程師,如今的邱軍強光環纏身,而面對這些光環,他笑稱自己是一名“技工”。朴素定位的背后,是邱軍強朴素的願望:要做創新一線的“螺絲釘”。
說及現在致力的領域,邱軍強並非科班出身。
2014年,經過一年的實習期后,畢業於宣城市工業學校的邱軍強,正式加入安徽江南泵閥集團,成為一名學徒工。
邱軍強查看加工中心程序。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要知道,在職高念書時,邱軍強學的是現代農藝技術,天天和種植打交道,與泵閥機械幾乎是風馬牛不相及。
“既然進了企業,就要把技能練成,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邱軍強回憶道,正是“厚德精技、立身立業”的職高校訓,給了自己更多鼓勵,也讓自己能夠潛下心來。
從零基礎開始,對於當時隻有18歲的邱軍強來說,到了車間,首先是對設備的好奇。“看到車削工藝就跟切菜一樣,不僅在感官上超出了認知范圍,也讓自己充滿了敬畏。”邱軍強告訴記者,打那一刻起,機械工藝就在心裡埋下了種子。
剛到企業之初,他深知技術創新對泵閥產業的重要性,並及時調整心態,晚上在家啃理論,白天跟班學生產,專業能力也在日復一日中得到了提升。
一直以來,邱軍強都有一個習慣,不管走到哪,隨身會帶個小本子,不懂的就第一時間記下來,問同事、問師傅,去網上找資料。
“碰到問題不能解決,心裡就像有一塊疙瘩,一定要‘死磕’到底,直到把問題全部解決才能睡得香。”生活被工作填滿,但邱軍強卻樂在其中,“每天感覺時間都不夠用,雖然忙碌,但很充實。”
正是憑著一股不服輸的沖勁和執著,初出茅廬的邱軍強逐漸在工作中嶄露頭角,很快就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
邱軍強(右)和同事讀取技改后的產品尺寸。受訪者供圖
成功絕非偶然,實力鑄就不凡。
來到安徽江南泵閥集團,車間裡的三塊金色招牌尤為醒目,分別印著“安徽省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宣城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邱軍強勞模創新工作室”字樣,這裡就是邱軍強的陣地。
在他看來,工作室不僅僅是企業、行業對其團隊科研成果投的肯定票,也讓自己把泵閥科研的“冷板凳”越坐越熱。
從事泵閥工作10年,邱軍強熟悉安全管理、技術手段、風險評估等多維度工作內容,已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能力,但他始終沒有鬆懈,而是時刻鑽研泵閥“卡脖子”技術,隨時准備迎接挑戰。
化工泵在脫硫脫硝行業運行時,普遍存在使用壽命短、耐磨性弱、耐腐蝕性差等產品缺陷,邱軍強帶領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不斷探索,攻克了新型塑料合金離心泵技術難題,該項成果在2020年榮獲安徽省科技技術三等獎。
磁力泵輸送高溫液體時,會因高溫出現退磁現象,邱軍強帶領團隊成員一起研討攻關,巧用旋轉風扇的靈感,加工出高性能吸風葉片,讓難題迎刃而解,這項技術獲得安徽省職工創新“金成果”優秀獎。
10年來,邱軍強在企業有技改、有創新、有研發,他帶領工作室成員取得了數百項技術成果,其中33項省級以上成果、24項專利成果、8項省級新產品成果,1項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
求“新”提“質”,多年的一線歷練,堅定了邱軍強把技術做深、做透、做專、做精的初心。他告訴記者,將始終懷揣著一顆平常心,加倍努力更新知識,不斷挑戰“卡脖子”難題,讓行業有突破、企業有效益、自身有價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