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徐靖

翰墨丹青賦彩鄉村生活(美在鄉村·走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徐 靖
2024年01月28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8日 第 08 版)

鋪紙,蘸墨,揮毫……畫室裡一片寂靜。不一會兒,花鳥躍然紙上。畫者認真,觀者亦入迷。

畫室之外,不見高樓大廈,未有車水馬龍,隻有陽光越過院牆,洒在冬日田野之上。舉目遠望,桃林片片,皖北農村秀美的田園風光,與畫室內的張張作品相映成趣。

很難想象,以書畫會友是當地百姓生活的日常。這裡,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劉套鎮。步入古黃河畔的劉套鎮,濃厚的書畫氛圍扑面而來,臨街不少建筑都是書畫裝裱店面和畫室,村民家中、飯館賓館,隨處可見文房四寶、書畫作品。

“農忙干農活,農閑寫字畫,家中無字畫,不算劉套人。”劉套鎮是蕭縣書畫藝術興盛的一個縮影,最具代表性。蕭縣是漢文化腹地,書畫藝術源遠流長、眾星璀璨。早在明清時期,蕭縣就形成了“龍城畫派”,現當代更是涌現出王子雲、劉開渠、王肇民等一批藝術名家,是首批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如今,蕭縣民間習書作畫蔚然成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齡兒童,皆可潑墨作畫,下筆成書。縣26個鄉鎮(街道)全部成立了書畫院、書畫協會,擅施丹青的書畫人才也多達3萬余人。

悠長的文脈滋養著蕭縣書畫創作,造就了其獨特的藝術面貌。當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玉器和陶器,散發著古朴浪漫之風,具有較強的寫意性﹔出土的大量漢代石刻作品,則反映了當地人豪放曠達的個性。“如今,蕭縣特別是劉套,百姓充分汲取當地傳統書畫創作養分,認真學習從當地走出去的名家大家的藝術成果,崇尚意境、重視情趣。”蕭縣文聯主席夏凌說。在傳統文脈和風土人情熏陶下,蕭縣創作者雖大多是鄉土出身,筆下卻滿是梅蘭竹菊、名山大川,寫意瀟洒,盡顯人文情懷。

提起蕭縣書畫發展的高峰,不得不提劉套人蕭龍士。他師從齊白石,擅長花鳥,尤擅蘭、荷。在堅持創作的同時他積極傳授畫藝。自20世紀50年代起,蕭龍士力推“江淮大寫意”,劉套鎮群眾書畫逐步走出皖北農村,在各類展覽中嶄露頭角。至今,村民仍受他影響。

得益於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傳承,劉套書畫的生命之火久久不熄,不斷迸發新的時代活力。

新時代的劉套鎮群眾書畫從帶有泥土味的一物一景中獲取靈感,用人文雅趣表現田園生活,形成新面貌。種葡萄的畫葡萄,種蔬菜的畫蔬菜,養家禽的畫雞鴨,田園景象和生活氣息皆可入畫,使畫面在充滿傳統意蘊之外,更多了對美好生活的抒寫。“秀麗的山水,多彩的農業,賦予書畫創作豐富的題材,使劉套鎮書畫藝術綿延不絕,近10年更是繁榮興盛。”劉套鎮綜合文化站站長陸中華說。

走進劉套鎮綜合文化站,紅的牡丹,紫的葡萄,綠的芭蕉……上百平方米的房間,牆上挂的都是書畫,既充滿濃郁鄉土風情,又頗具傳統文化精神。陸中華邊走邊介紹,“幾乎每周,文化站都會組織當地書畫愛好者以畫會友,交流切磋,劉套鎮如今能書善畫者上千人,省級以上書協、美協會員有數十人。”

文化之力,潤物無聲。與書畫結緣的劉套人,正在悄然被書畫所改變。

在自己的畫室,劉套鎮魏安村村民王淑玲鋪開一張宣紙,寥寥數筆,一對鴛鴦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她說“這是村裡一對新人准備結婚用的”。如今在劉套鎮,書畫藝術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探親訪友,書畫作品勝過煙酒禮品﹔新人出嫁,文房四寶是常備嫁妝﹔舉辦婚禮,筆會助興成為重要環節﹔新房裝修,“寫意水墨”必不可少。送春聯、送福字,更成為當地重要的年俗活動。於是,書畫裝裱、文房用品成為剛需,不少人以此為生走上致富路。劉套專業從事繪畫的人也越來越多,以書畫院和文化館的專職畫家、美術教師以及職業畫家為主,進一步提升了劉套書畫藝術的魅力。

劉套書畫的繁榮,還離不開“桃花筆會”。1987年,畫家鄭正先生退休返鄉后,在劉套鎮創辦了第一家農民書畫院,同年舉辦了首屆“桃花筆會”,廣邀同道中人切磋技藝。自此,每年春花爛漫之時,一年一度的“桃花筆會”便如期而至,成為劉套乃至蕭縣的文化盛事。“‘桃花筆會’已經舉辦了31屆,去年來自省內外的近200名創作者揮毫潑墨,描繪美麗鄉村,抒寫幸福生活。”蕭縣美術家協會主席耿宏亮介紹,“‘桃花筆會’的舉行,不但為創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擴大了書畫消費市場。”

近年來,以劉套鎮為代表,蕭縣每年書畫市場交易量約8萬件(幅),每年總銷售收入逾1.5億元。蕭縣書畫作品和相關產品還出口到1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升了蕭縣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為了進一步推動書畫傳承,蕭縣推出“獅虎行動計劃”搭起登頂高梯,助力高端人才前往藝術殿堂學習深造﹔打造“英才激勵計劃”鋪平成才之路,重點獎勵初出茅廬的書畫英才﹔實施“田園普及計劃”鏈接未來之橋,引導青少年接受書畫教育。讓書畫藝術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各鄉鎮更是妙招頻出,不斷拉近人們與書畫的距離。

人才的積累,交流的擴展,也讓當地的藝術創作由原來的傳統書畫發展為國、油、版、雕畫種俱全,特別是岩彩畫、綜合材料繪畫和篆刻等,在國內已然小有名氣。

“進修期間,不但繪畫技法得到進一步提升,還開闊了視野。”劉套鎮劉套村村民劉雪擅畫工筆花鳥,2023年,依托該鎮書畫藝術人才提升計劃資助,前往北京畫院進修一年。如今的她,以作畫為生,也教授兒童繪畫,“傳承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在王淑玲的手機裡,一個可愛小女孩蘸墨作畫的視頻令人忍俊不禁,那是她5歲的小孫女。“兩歲時就吵著要畫畫,對色彩很敏感。”話語中,王淑玲充滿歡喜。

雪白的畫紙上,稚嫩的小手緊緊握住毛筆,涂涂抹抹之間,描繪的是蕭縣的美好未來。

(責編:黃艷、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