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1℃丨鍛造新質生產力,賦能安徽新動力

今年安徽省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毫無意外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詞。
“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增長60.5%﹔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收超2900億元、升至全國第3位﹔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2%……在一條條新賽道上,安徽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在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上,一組組增長的數據,生動展示了安徽新質生產力競相噴薄的勢頭。
俯瞰安徽創新館。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代表著更創新、更高階、更可持續的生產力發展方向。
對於錨定“三地一區”、聚焦“七個強省”建設的安徽而言,如何繼續壯大新質生產力,引領安徽高質量發展,是擺在安徽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聚力科技創新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主導的生產力,離不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驅動。”1月22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過去一年,安徽科技創新成績斐然。“人造太陽”裝置實現403秒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光纖量子密鑰分發突破千公裡,“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突破255個光子操縱,均創世界新紀錄,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8.2件、增長19%,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前列……
安徽創新館內科技成果展示。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當然,對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而言,科技創新只是起點,它需要一次“飛躍”。
在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款“量子密信”商用產品,因其特有的安全性,而廣受用戶青睞,目前已實現規模化應用,為政務、公檢法、稅務、金融、氣象等行業客戶提供量子安全通信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該集團已推出量子科技產品20多項,應用范圍涵蓋政務、應急、工業、金融等10多個行業。
中電信量子集團量子應用產品在2023數字科技生態大會展出。中電信量子集團供圖
“我們還發布了‘天衍’量子計算雲平台,降低量子計算機使用門檻,加速量子計算融入量子化學研究、新藥新材料開發、能源氣象模擬等場景,賦能千行百業。”該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成果轉化是重要一環。”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於振中這樣說道。其觀點顯然已是安徽的共識。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把科技創新勢能更多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科技成果轉化一方面離不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的提升。2023年,安徽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28%、總量居全國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增長54%、總量居全國第7位,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9戶,總量居全國第8位。
另一面,對新型研發機構而言,科技成果轉化呼喚良好生態的建立。於振中建議,政府應牽頭建立健全新型研發機構在成果轉化機制體制。比如,在科技金融上,為新型研發機構設立自己的一支基金﹔在人才建設上,培養更多的“五懂”人才﹔在管理上,建立由科學家、創業企業家、懂市場與金融人才組成的復合型團隊,助力科研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
布局新興產業
新質生產力,起於科技創新,成於新興產業。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打造智能綠色的制造強省。
其中,加快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是一大發力點。
去年底,在合肥市包河區駱崗公園,億航智能 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完成全球載人商業首飛演示。以此為重要標志,低空經濟產業已被合肥納入“6+5+X”產業集群體系,成為全市前瞻布局五大主導產業集群之一。近期出台的《合肥市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空之城”。
億航智能EH216-S。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快合肥、蕪湖低空經濟產業高地建設,拓展低空產品和服務應用場景。
不只是低空經濟產業。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領域重大應用示范工程,開展通用人工智能應用生態構建行動,推進元宇宙應用場景平台建設,統籌抓好聚變能源、化合物半導體、合成生物、人形機器人等產業培育……2024年,安徽將啟動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深空探測技術為新材料、商業航天和空天信息領域帶來廣闊應用前景。”安徽省人大代表、深空探測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徐孟嬌建議,培育企業、政府、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多元參與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
事實上,放寬視野,新質生產力的壯大,更是一次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的過程。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安徽還將乘勢而上壯大汽車“首位產業”,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
圍繞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這道“必答題”,給出解題思路的安徽人,正在高質量的發展路上一一破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