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凝聚高質量發展磅礡力量

記者 李明杰 范孝東 李 浩 殷 驍 方 舢
2024年01月22日07:22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凝心聚力、勇毅前行。省兩會今日起隆重開幕,本次會議是在全省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錨定“三地一區”戰略定位,聚力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與會的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肩扛使命,滿懷豪情。大家表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胸懷“國之大者”,心系“省之大計”,情牽“民之關切”,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近一個時期,“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新質生產力代表著新技術、新特征、新規律,意味著高標准、高質量、高效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是‘以新促質’,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省人大代表、安徽小馬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靜茹表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就是抓准了推進安徽現代化的“關鍵點”。她建議,要著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通過重大場景驅動和產業政策引導,支持龍頭企業構建支撐融通創新的產業平台、共創場景,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深度融通創新的新型產業生態。

去年以來,安徽明確汽車產業為“首位產業”,堅持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全面發力,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版圖上的造車“新力量”。“目前我省汽車產業發展依然存在專業人才供給不足、人才數據化平台建設不完善等情況。”省政協委員、安徽創新人力資源研究院執行院長春梅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引、育、留、用等專項人才政策,加快推進數字人才大腦服務平台建設,提升人才與企業、產業的匹配度,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前不久召開的安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就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作出全新部署,提出要前瞻性布局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新賽道,以促進“數實融合”為主線發展數字經濟。這引起省人大代表、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成的高度關注。作為虛擬現實行業領軍企業,東超科技在國內率先自主研發出“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瞄准的就是元宇宙新賽道。“應圍繞元宇宙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市場扶持,打造安徽省虛擬現實產業集群。同時加快安徽元宇宙技術發展,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持續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韓東成表示。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是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目前,學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偏向理論化,而企業急需的人才偏向工程化,供需之間不能完全匹配。”省政協委員、安徽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吳秀龍建議,高校要結合安徽發展十大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從招生、培養、管理以及論文評價等全流程,按學術型和工程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育服務發展能力,不斷提升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匹配度。

構建開放的新發展格局

當前,安徽正處於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新發展格局賦予的“勢”,已然成為安徽的振興大勢、發展優勢。

借上長三角的“東風”、搭上一體化的“快車”,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如今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早已不只是‘物’的一體化、‘人’的一體化、‘地’的一體化,更是制度、規則、標准的一體化。”在省政協委員、安徽中天保安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林看來,安徽要乘勢而上,主動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進去,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認真學習滬蘇浙的新觀念、新做法、新政策、新制度,深入推動制度機制與滬蘇浙等高對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的發展之基、活力之源。一流的營商環境,可以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安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排名進入全國前10。“營商環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省政協委員、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友國認為,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為企業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信息,助力企業發展。他建議加快政務大模型應用推廣,推動政務服務從網上可辦向網上好辦轉變,打造便捷、高效、透明的營商環境。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安徽外貿發展帶來重大機遇。越來越多的安徽制造,漂洋過海,進入海外市場。“縱觀全球,數字外貿時代已經來臨,數字技術變革將深刻影響國際貿易方式,尤其是AI的產業化應用將是未來外貿的最大變量。”省人大代表、安徽泰格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柯丹丹建議,我省應主動加強對接,幫助企業尋求與海內外電商平台的合作,同時利用安徽得天獨厚的科技創新優勢,創造條件引導傳統外貿企業積極擁抱AI數字新外貿的創新,助力數字外貿平台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性創新,不斷推進外貿方式變革。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消費“暖起來”,經濟才能“熱起來”。這陣子,“爾濱”現象成為國內文旅市場熱議的話題,也帶動了各地文旅部門積極宣傳、推介本地旅游資源。“安徽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富集,發展文旅有天然的優勢。”省人大代表、淮南市心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王明建議,借助當前文旅市場活躍的契機,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創新策劃,推動文旅深度融合,豐富消費場景,吸引更多游客來皖旅游消費,努力以文旅“一業興”帶動市場“百業旺”。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悠悠萬事,民生為本,百姓的高品質生活是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去年,省委部署創辦“民聲呼應”工作平台,帶動全省市、縣(區)和相關部門創新工作載體、形成平台體系,構建省級總統攬、廣泛集民聲、快速解難題、跟蹤抓督辦、源頭大治理的長效工作機制,有力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快速有效解決,辦成了一大批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實事。

“這兩年,省人大常委會在全省各級代表中間開展‘關注民生提建議、五級代表在行動’活動,去年又全面對接融入‘民聲呼應’工作體系,創辦了《代表之聲》,這進一步拓寬了人大代表的履職渠道。”省人大代表,泗縣運河街道花園井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岳喜環表示,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重在落實,希望相關部門切實用好“民聲呼應”工作機制,讓政策執行與工作落實更為及時到位,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應民聲訴求。

促進共同富裕,城鄉發展要均衡,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立足鄉村振興,進一步做好普惠金融,解決農業產業化與金融供給側改革不足的矛盾。”省政協委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安徽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卜東升建議,針對主要矛盾,創新拓展“銀行+”合作機制,探索政府、銀行、擔保等聯手,創新銀行產品,促進銀行服務下沉到鄉村,引金融“活水”灌溉鄉村沃土。

高品質生活是人民物質和精神層面都豐富多彩的新生活。“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化產業繁榮興盛,正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省政協委員、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葉潤清建議,充分發揮好安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融合,統籌推進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文化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各類研學旅游基地建設,推動安徽地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注意文化賦能,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品質,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而綠色低碳發展是治本之策。”代表委員一致認為,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讓群眾持續感受到變化、不斷增強信心。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