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和縣借力“一體化”融出新境界

2024年01月02日17:18 |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小字號

  風從東方來,乘風而起,破浪前行。

  搶抓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戰略機遇,和縣隻爭朝夕、主動而為、乘勢而上,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發展洪流,從合作規劃到產業協同,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和縣立足新發展格局,借勢攀高,奮力跑出了對接融入、合作共贏的加速度。

  產業協同 互利共贏創未來

  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積極推動毗鄰區域率先突破、融合發展。2020年10月,由和縣經濟開發區與南京市浦口經濟開發區合作共建的“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揭牌成立。示范區成立以來,始終圍繞“高質量”和“一體化”兩個關鍵詞,積極響應制造業倍增計劃,在原有烏江工業園的基礎上,認真摸清企業底數,鼓勵現有企業轉型,全面實施招大引強,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從而促進園區工業經濟提質擴量增效。

  南交投交通工程工業化建造科技中心項目是一個總部研發機構位於南京市浦口區、生產基地在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的項目。企業主要研發、生產、銷售高性能新型鋼混組合結構構件及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新型材料,用於交通工程、房建工程等。這樣的發展模式,與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的定位不謀而合。

  “我們積極探索‘研發在南京,轉化在和縣﹔總部在南京,生產在和縣﹔龍頭在南京,配套在和縣’的聯合創新合作模式,推動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實現兩地聯動發展。”示范區負責人徐繼平介紹說,目前,示范區內70%的企業都是來自南京以及長三角地區。

  借助於南京及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集群溢出效應,示范區主動對接浦口經濟開發區,積極前往長三角地區開展招商引資,成功轉化一批項目,自示范區成立以來,共引進項目72個(含入駐標准化廠房及工業地產項目53個)、總投資204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8個,20億元以上項目4個。

  南京客商王伯春在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實地考察了兩宗地塊,就兩宗地塊的成熟情況、交通環境等方面深入考察,希望能選到滿足產線需求的心儀地塊。王伯春說,為了擴大產能,企業選擇搬遷至距離原廠區不到15公裡的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這樣產線人員、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都不需要變動,可以實現平穩過渡。”

  徐繼平說,示范區成立以來,不斷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進產城融合,增強配套服務功能。近3年來,園區已完成5條路網竣工通車,雨污水管網改造已全面完成。

  此外,為加快兩地的人才及技術水平的交流,和縣經開區在浦口科學城集成電路設計大廈A棟第六層選址212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全力打造“浦口科研飛地項目”。積極招引南大、南工大、南理工、南林、南農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入駐科研飛地開展產學研工作,待項目成熟后在和縣落地轉化。

  從地緣相親的“鄰居”到攜手共進的“伙伴”,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正在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的機遇,奮楫再出發。

  交通互聯 穿越雙城似同城

  2021年9月16日上午,馬鞍山融入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的重大項目——寧和高速(安徽段)工程開工儀式在和縣烏江鎮舉行。該項目建成通車后,從和縣縣城至南京主城區可從原來的一個半小時縮短至40分鐘左右。不僅如此,它實現了當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設3個“第一”,即第一個開工建設,第一個以縣為主體推進實施,第一個以BOT模式建設。寧和高速(安徽段)通車是和縣人多年的夢想,它一朝變為現實,將結束兩地沒有高速直連的歷史。目前,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加速建設中,預計2024年11月完工。

  新婚不久的女孩陳雨在和縣烏江買了房,在南京橋林工作,每天上下班都乘坐公交,從家步行500多米到寧和換乘中心上車,搭乘612路公交坐13站后下車,再步行5分鐘到公司,一趟耗時40分鐘左右,比一些同城通勤的同事用時還短。

  2020年9月啟運,佔地7800平方米的寧和換乘中心位於皖蘇兩省交界處。換乘中心設有旅客接待中心、辦公室、功能室、汽車停放點、搶修房等。半小時一班,來來往往的公交接送著每天往返於兩省之間的人們。“每天在換乘中心往返的市民有600多人,遇到節假日高峰期,我們每天還要增開20多個班次。”和縣飛雁城鄉客運有限公司公交分公司負責人魯克鋒說。

  如今,隨著路網建設的快速推進,和寧兩地更加“親密無間”。看一看和縣交運局2023年實施謀劃的重點項目:G346濱江大道改建工程、G347烏江至卜陳段市政化改造工程、縣道X002張集至和州大橋段改建工程、S105馬和汽渡段大修工程等等,一張張計劃表、一幅幅路線圖,清晰明了,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步伐沉穩有力。

  近年來,和縣在推進毗鄰地區交通互聯互通工作中敢破敢立、敢闖敢試,創新舉措、強力推進,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和縣模式”。一條條聯通的道路,正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它們所連接的,不僅僅是當下,更是和寧兩地美好的未來。

  民生共享 幸福感節節攀升

  作為和縣本地唯一一家綜合性三級醫院,和縣人民醫院承擔著重要的職能,全心全意守護著當地百姓的健康。為更好地發揮縣域內的龍頭帶動作用,和縣人民醫院一直主動探索醫聯體建設工作,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持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

  2021年11月,南京市兒童醫院和縣分院正式挂牌,目前雙方醫院的合作已步入常態化。“以前總是帶著孩子往南京跑,現在好了,南京的專家就在家門口了。”和縣歷陽鎮居民張麗說。

  近年來,和縣人民醫院通過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南京市胸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南京市明基醫院、馬鞍山市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的深度合作,開展科室能力提升、技術指導以及部分臨床重點科室(ICU、五官科、腎內科、消化內科等)專家坐診、學術講座,全面提升醫院整體業務水平。

  衣食住行,樣樣都是民生。說到吃,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大的“菜籃子”,和縣蔬菜大名鼎鼎,更是受到了南京人的青睞。

  和縣綠緣溫室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何道龍說,每年春季都是工廠化育苗的繁忙時期,除了供應和縣本地,南京、上海、宣城、蕪湖等周邊地區也有著大量的需求。

  作為和縣蔬菜的主產區,每到年關,歷陽鎮太平村的辣椒銷售紅紅火火。辣椒種植戶劉世斌每天都要從地裡採摘近2000斤的辣椒,長三角地區的車輛直接來太平村拉貨,種植戶們賣得高興,包裝員們忙得起勁,採購商們收得開心。這不僅源於和縣辣椒的品質好,更源於蘊藏在其中的高科技。“在田保鮮技術”使得和縣辣椒的上市期從當年的11月延后到第二年的5月,其間擇機上市,不僅能賣個好價錢,還能穩定市場價格。

  和縣蔬菜技術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張金龍說,這都是和縣一代一代蔬菜人摸索出來的好技術。和縣與合肥市、南京市簽訂了蔬菜保供協議,還在合肥、南京等農產品交易市場設立了和縣蔬菜銷售專區。蔬菜品牌成為和縣加速融入長三角地區的“通行証”,為南京及長三角人民群眾的餐桌增色添彩。(黃瑩 常興勝)

(責編:劉穎、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