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城管監督員的“加減法”
前不久剛經歷的一波寒潮天氣,讓宣城市寶城社區黨委書記趙玉蓮不再像往年那樣,總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兒,“今年放寬心多了,再也不用擔心居民家水管凍裂斷水。”
改變,源於社區未雨綢繆,在宣城市城管執法局的提前介入下,趕在氣溫降到冰點前,把老舊小區戶外水管裹了個遍。
寶城社區地處宣城市老城區,43個小區中有41個老舊小區,老年人多、困難群體多、流動人口也多,是典型的“三多”社區。
“2021年突如其來的一次降溫,不少老舊住宅的水管,破的破、裂的裂,正常生活也被‘凍’住了。”趙玉蓮回憶稱,附近居民拎著桶、排著隊接應急水,這才解了燃眉用水之急。
宣城市首批城管監督員受聘上崗。周萍攝
今年11月14日,宣城市首批23名城市管理監督員正式受聘“上崗”,他們其中有的是社區書記,有的是普通市民,還有的是網民代表,趙玉蓮就是其中之一。
在宣城市城管執法局城市管理科負責人曹光林看來,通過人人參與城市管理,對市容市貌、執法行為、社會治理等工作進行監督,旨在為市容頑疾做“減法”,為城市品質做“加法”。
身為一名城市管理監督員,走馬上任當天,趙玉蓮就履行職責,把困擾多年的冬季用水問題給拋了出來。
監督員出題,城管局答題。
宣城市城管執法局聯合公用市政管理處、水務公司等諸多業務部門,立即溝通協調,並拿出解決方案:對戶外水管和水表進行防凍處理,制定應對低溫冰凍雨雪天氣預案。這才讓趙玉蓮常年揪著的心放了下來。
“社區許多問題看得見,但苦於資源有限,很難及時解決,這就需要借助各方力量齊心協力。”趙玉蓮坦言,通過這次用水問題的處理,特別樂意當城管監督員,老百姓的笑臉就是最好的認可。
宣城市城管隊員上路清掃積雪。周萍攝
如果說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的水管管護,最見城市管理之“匠心”,那麼著力解決百姓安全、便捷出行,則彰顯城市管理之“用心”。
作為一名宣城論壇的資深網友,同時也是宣城市城管監督員,岳軍在“面對面話城管”微信群裡,反映了環山北路雜草叢生的問題。
“幾百米的路段,草都長到了馬路中央,不僅影響正常出行,也存在安全隱患。”岳軍告訴記者,讓他沒想到的是,亮出問題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處理。
“雖然路面除草不屬於城管職責范圍,但依舊利用周末的時間上路清障,還路於民,看到了城管為民辦實事的誠意和態度。”岳軍感慨道。
今年54歲的文古月,和趙玉蓮、岳軍一樣,在接過聘書的那一刻,都多了一個城市管理監督員的頭銜。
頭銜一樣,身份異同,文古月是一名短視頻愛好者,常年行走在大街小巷,用宣城話講宣城故事,每期作品都是自己拍自己編自己配音。因為視頻接地氣、有新意,在當地沒少給自己“圈粉”。
多年下來,他主打的一檔“老文說宣城”節目,更是家喻戶曉,甚至坊間流傳了一句順口溜:“我不是來解決問題的,我是來反映問題的。”
對於城管監督員這個新身份,老文有著自己的理解,“是信任更是責任,在城管局的指導下,能夠理直氣壯地把老百姓的急難愁盼轉達給相關部門,繼而得以推動和化解。”
窨井蓋下沉、亂堆物料、道路破損……文古月說,哪有問題就拍哪,就相當於“挑刺”“找茬”,專攻城市管理盲區和漏點。
他舉例道,前不久在收到群眾發來某路段窨井蓋冒水的視頻后,第一時間編輯並發到“面對面話城管”微信群裡,本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結果卻令他拍手稱道。
“當看到城管局反饋到群裡的處置信息,尤其是城管隊員被淋得透潮的現場照片,心裡就暖暖的。”老文說,這不僅反映了城市應急管理的及時性,也看到了城市管理柔性服務的一面,有態度,有力度,更有溫度。
城管監督員上崗雖然時間不長,但成效初顯,有效解決了以往巡查監管盲區多、漏點多的問題。在宣城市城管執法局城管監督科科長余仁華看來,這既能保障城市市容環境及公共設施的正常運轉,又能不斷推進城市管理及文明程度的提升。
宣城,全國文明城市,近年來持續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規范化水平,將細致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角角落落。
“城市管理事無巨細,應該要像繡花一樣,緊扣精細巧,不跳針脫線,才能使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穩步提升。” 宣城市城管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麗雲如是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