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穩!從合肥出海“搶單”說起……

2023年12月28日13:47 | 來源:合肥在線-合肥日報
小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從開年搶單到參與國內外展會,從增開中歐班列,到開放水上航線,今年以來,合肥持續打造吸引外資“強磁場”,助力更多本土優質企業“揚帆遠航”。

據海關統計,1∼11月,合肥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51.2億元,其中出口2129.2億元、同比增長1.9%,連續3個月超全國增幅。

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全媒體記者 李予 攝

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全媒體記者 李予 攝

打造吸引外資“強磁場”

隨著“引進來”“走出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合肥愈發彰顯外資外貿發展“強韌性”。

走進DEKRA德凱安徽公司測試中心,實驗室中各種機器有序運行,正在為新能源汽車相關配件進行檢測服務。就在上個月,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德資企業DEKRA德凱在合肥經開區落成的第三家實驗室,除了新能源汽車信息設備,還專門為家用電器等相關產品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及出口測試和認証服務。

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今年以來,合肥瞄准優質項目,持續引進更多高質量外資,大眾全球第二研發中心等一批外資標志性項目落戶合肥。

據統計,前11個月,新成立外資企業178家,同比增長36.9%,連續1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11月21日,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合肥投產。全媒體記者 李康佳 攝

11月21日,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合肥投產。全媒體記者 李康佳 攝

既要堅持“引進來”,也要大膽“走出去”。

對外貿企業來說,今年是“關鍵年”。從年初起,便火速開啟出海“搶單”模式,隨后又馬不停蹄地參加廣交會、進博會、消博會等多個國內外重要展會,與採購商、供應商“面對面”地交流。以廣交會為例,今年來自合肥的展位總數、參展人數均創歷史新高。同樣,進博會成交意向也創下歷屆新高。

跨境電商助力本土企業“揚帆遠航”

借力跨境電商平台,傳統企業加速轉型,越來越多的本土商品暢銷海外市場。

合肥品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光伏產品研發生產與智慧新能源解決方案定制服務的科技創新企業。當初想要“走出去”,便入駐了位於肥東縣的合肥榮電跨境電商產業園。借助跨境電商平台資源,公司已建立了覆蓋75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貿銷售網絡,產品遠銷歐洲、亞洲和南美等地區,客戶遍布全球各地。

如今,產業園內已入駐跨境電商企業16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就有3家。依托行業集聚優勢,這裡將打造為綜合型跨境電商產業孵化基地。今年1∼11月,園區跨境電商交易額達7.77億元。

跨境電商是拉動出口貿易的經濟引擎,也是拓寬貿易的新通道。合肥跨境電商發展與產業的發展緊密相關,已經形成了光伏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家居用品等主要特色產業帶。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新能源細分領域,今年三季度合肥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到全國首位。

工人在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內某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公司的車間作業。新華社發 阮雪楓 攝

工人在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內某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公司的車間作業。新華社發 阮雪楓 攝

當然,光伏新能源細分領域國際市場的開拓,離不開合肥市大物流體系建設。

從定制化運輸方案、配車選車到裝車作業組織、設施設備保障等,中歐班列為光伏組件出口做好服務,甚至貫穿運輸作業各環節。截至11月底,僅合肥貨運中心光伏產品發運就達到6514車18.59萬噸,同比增長677.82%。

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幫助“走出去”企業打通“堵點”,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順暢切換。

“新三樣”添出海新通道

8月16日上午,隨著一聲聲汽笛長鳴,船隻排隊緩緩通過派河口船閘——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正式啟動試運行。淮河中游與長江中下游之間水運不暢的歷史從此徹底改寫,千噸貨輪上游可通過淮河水系連接中原,下游可通過巢湖進入長江,直接通江達海,改變了安徽航道水運網由“二”字至“工”字的千年布局。

目前,合肥已開通連接蕪湖、南京、上海等沿江城市的通江達海集裝箱班輪航線5條以及連通周口、淮濱、阜陽等沿淮城市的江淮運河集裝箱班輪航線6條,每天始發班輪10∼15班。

8月16日上午,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啟動試運行。全媒體記者 高博 攝

8月16日上午,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啟動試運行。全媒體記者 高博 攝

依托江淮運河黃金水道優勢,2023年7月28日,合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正式獲批﹔9月,合肥正式列入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復合型),合肥在國家物流樞紐網絡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12月19日,合肥派河國際綜合物流園港區一期碼頭取得第九類危險貨物港口裝卸作業資質。這意味著,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鋰電池“新三樣”產品解決了借港出運、多次中轉等“梗阻”問題,新添“家門口”的出海通道。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商品車自合肥運輸至上海港,如果通過江淮運河的水路運輸,相較於公路運輸每輛車物流成本可節省約1000元,同時免去了異地排隊報關和裝箱等諸多不便。”合肥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鋰電池等“合肥造”產品將在“家門口”裝船,運輸至上海、太倉等沿海港口換裝海船揚帆遠航,這不僅補強了港口樞紐功能,提高了合肥市水運服務能級,更為全市新能源“首位產業”發展增添助力。

合肥派河港鐵路物流基地。(本報資料圖)

合肥派河港鐵路物流基地。(本報資料圖)

為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將加大外向型大項目、龍頭企業、外綜服平台招引,以提高對外貿易發展質效,爭取全年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超400家。“我們將積極構建高效通達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推動合肥中歐班列增點擴面,提升鐵海聯運運輸效能,打造穩外貿穩外資的有力引擎。”

圖片

文字 |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李潤媛 余佼佼

圖片 | 本報資料圖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