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將實施“8526”行動計劃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12月19日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近年來,合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農業穩產保供、科技裝備支撐,全力構建具有合肥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助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繪就一幅幅鄉村振興新藍圖。
近年來,肥東縣不斷建設完善、管護運營好國、省、縣、鄉道交通路網體系,群眾出行條件進一步改善,有效帶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阮雪楓 攝
全力抓好穩產保供工作
冬日時節,走進肥東縣榮建杭椒蔬菜專業合作社的連棟溫控大棚,工人們正忙著採摘杭椒,這些新鮮採摘的杭椒經過分揀裝箱,將進入冷庫保鮮,再通過冷鏈運輸發往各地。
肥東縣榮建杭椒蔬菜專業合作社的連棟溫控大棚。(圖源:合肥生活頻道)
作為安徽省首批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榮建杭椒種植基地目前種植面積2000余畝,年產杭椒1萬余噸,其中80%以上銷往江浙滬等長三角地區。
“我們合作社還在河南、湖北、福建、海南等地建設種植基地,能夠保障長三角地區的杭椒銷售全年不斷貨。”榮建杭椒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虎說。
肥東縣榮建杭椒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的杭椒。(圖源:合肥生活頻道)
近年來,合肥探索省會城市穩糧增效新路子,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工作。目前全市糧食面積穩定在788萬畝、產量295萬噸左右。蔬菜產量260萬噸,畜禽總產量70萬噸,漁業總產量24.88萬噸。
高標准農田建設如火如荼
連日來,在蘇灣鎮梁帝村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田間地頭機械轟鳴,推土機、挖掘機齊上陣,到處是一派繁忙景象。
蘇灣鎮地處巢北丘陵地帶。今年,包括梁帝村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在內,蘇灣鎮計劃建設高標准農田3000畝,除了平整土地外,還將進行土地深翻和地力培肥,同時清淤塘壩,建設配套灌溉溝渠和田間道路等。
“通過高標准農田建設,能把溝渠與現有泵站、抗旱水系貫通起來,確保每年旱季每一塊高標准農田能排能灌,極大提升水利灌溉條件。”巢湖市蘇灣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靳春說。
高標准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
記者從合肥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51個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總體進度達85%以上,總面積達30萬畝,總投資10.96億元。全市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面積401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55.5%、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64.8%。
積聚力量打造“種業之都”
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芯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在合肥,一批種子企業通過自主研發、聯合攻關,手握一大批“拳頭”品種,這些優良品種走南闖北,甚至走出國門,成為合肥種業的“形象大使”。
在全國種業版圖中,荃銀高科的雜交水稻、豐樂種業的雜交玉米、皖墾種業的軟麥、安徽國豪的油菜、豐大種業的節水抗旱稻、江淮園藝的瓜果蔬菜等,都聲名顯赫。
在荃銀高科科研基地,科研人員在水稻實驗田記錄水稻生長情況。合肥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玲 張正朋 攝(資料圖)
其中,科創板種業第一股荃銀高科,良種銷售至全國20多個省(市、區),出口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骨干種業企業江淮園藝,累計自主研發並推廣西瓜、甜瓜、南瓜、辣椒等新品種300多個,年推廣面積200多萬畝,產品市場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合肥依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為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設立5億元規模的種業之都建設及科技強農發展基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和杠杆放大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種業產業,新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持証種子企業增至253家。
科技裝備水平不斷提升,智慧農業谷建成農業大數據等8個技術研發中心,中國菌物谷引進李玉院士團隊,在全國首創“智慧菌房”。新組建首席專家工作室28家,近400位專家學者加入工作室專家團隊。
在豐樂種業育種實驗室,農業科技工作者在觀察水稻基因編輯的篩選情況。合肥日報全媒體記者蘇玲張正朋攝(資料圖)
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這裡以前是一片荒山,雜草叢生,森林防火壓力大,現如今大變樣了。”廬江縣泥河鎮八裡村黨委書記錢業勝,面對眼前像一條條綠絲帶般纏繞山間的300畝黃金茶樹感慨地說。
近年來,八裡村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等,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發展思路,先后發展了300畝玫瑰花種植項目、300畝黃金茶和240畝櫻花種植產業、1300畝土地發展光伏農光互補項目、700畝藍莓和香榧種植產業。2023年,泥河鎮八裡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600萬元。
游客在廬江縣泥河鎮八裡村玫瑰花基地裡游玩拍照。(圖源:廬江文旅)
“採茶高峰期的時候,每天用工200~300多人。”錢業勝介紹,隨著鄉村特色產業的做大做強,一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脫貧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
近年來,合肥持續提升全產業鏈發展水平,打造農業八個重點產業鏈,做好“頭尾經濟”文章。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1800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110億元,全市家庭農場合作社總數超3.6萬家。
廬江縣萬山鎮長沖村,青山環抱中,雲裡安凹民宿雲霧裊繞,宛如仙境。左學長 攝
下一步,合肥還將實施農業強市“8526”行動計劃,著力發展糧食、蔬菜等八大百億級綠色食品產業鏈,搶佔寵物經濟等五大新賽道,加快培育2家以上百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以上上市企業,邁出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
信息來源:合肥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