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院地合作簽約揭牌

為聯合省內外科技創新力量,開展院地、院企合作,助力安徽省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12月19日下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院地合作簽約暨揭牌活動舉行。
活動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與安徽工程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與力合科技、鑫和生物、合安智為、坤德載物四家企業進行院企聯合研發中心簽約,隨后分別舉行了揭牌儀式。
2023年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獲批組后的開局之年,如今已順利開始運行。當前,環境研究院順利完成首批公共實驗平台的入庫論証,完成首批人才團隊引進的入庫論証,與省生態環境廳、巢湖管理局、中國環境谷等單位和平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次院地合作簽約,為環境研究創新發展開創了新模式,意義非凡。
此次環境研究院與安徽工程大學戰略合作,聯合組建“先進環保裝備研發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將在研究生和博士后聯合培養、高端人才互聘、成果共享機制方面開展實質性工作。雙方將深入開展先進環保裝備技術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形成合作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研究院院長劉文清表示,此次院企開展深度合作,組建的聯合研發創新中心,將開展“共投、共建、共享”的新型院地合作模式,助推一批企業快速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優質的專精特新企業。
劉文清表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中心,是環境研究院內部組建的“類公益性”的機構。該中心以企業共性關鍵技術需求為導向,為省內外環保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研發、技術培訓和儀器共享等服務。“這個機構將與‘中國環境谷’和省內外的企業一起共謀發展、共同創新。”
“此次院校簽約合作,預示著環境研究院將和國內頂尖的環境領域戰略科技創新力量共謀發展,我們也希望借此機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力量投身安徽發展,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安徽。”環境研究院副院長邢獻軍表示,研究院與安徽工程大學的簽約合作是一種發展新模式的探索,“院企合作路徑的建立,將會更快地為有需求的企業找到其所需要的技術,為環境企業的科技研發增添智慧力量。”
簽約暨揭牌儀式后舉行了院-校-企技術需求發布會。安徽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光學工程中心分別進行技術成果推介和能力介紹,來自中國環境谷的安徽環境、金科環境、中水三立、禾美環保、泓濟環保、拓水環境、中科天達、賓肯環境、新季環保等企業代表進行需求發布。
據了解,近年來,蜀山區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創新實施“全域科創”戰略,促進科大硅谷、中國環境谷“雙谷聯動”,吸引了一批院士、科學家在家門口搞科研、抓產業,加快科技成果高質量就地轉化,創新驅動發展作用顯著增強。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環境研究院落地蜀山,為中國環境谷打造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引領環境領域高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我們將聚焦政策支持、資源配置、人才服務等各個環節,一如既往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保障,與環境研究院並肩譜寫環境產業發展新篇章。”蜀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徐明 季雲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