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慈湖高新區奮力推動南京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作為八百裡皖江距離滬蘇浙最近的國家高新區,近年來,慈湖高新區立足交通區位、基礎配套等方面的優勢,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道路交通、招商引資、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借勢借力、提升能級,加快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技術轉化新高地。
“路”上互通 助推合作共贏
6月1日上午,隨著馬鞍山公交125路和南京東山公交707路先后緩緩駛入位於慈湖高新區寧馬慈湖公交樞紐場站,標志著該公交樞紐正式啟用,馬鞍山市公交125路和南京江寧東山公交707路、867路、892路共4條公交線路同步入駐,實現寧馬城際公交“無縫對接”,有效助推寧馬一體化互聯互通。
“以前,從馬鞍山乘坐公交車去南京,都是先乘坐馬鞍山公交125路到終點站下車,然后再橫穿205國道到路對面乘坐南京東山公交867路公交車,由於沒有候車室,遇到大風雨雪天氣,大家隻能站在戶外候車,非常‘受罪’。現在條件好了,場站內部設有乘客候車室,兩地市民可實現一次換乘,既方便快捷,又十分舒適安全。”在寧馬慈湖公交樞紐場站,土生土長的慈湖人劉萬貴開心地對記者說。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近年來,慈湖高新區在省際公路、城際鐵路、公交場站建設等方面與南京實現“無縫對接”。S105(聯合西路—犁尖灣)改建工程正式竣工﹔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工程全面提速﹔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全線開工﹔去年12月30日,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首站慈湖站的154號墩與155號墩間現澆簡支梁順利澆筑……這些“無縫對接”南京的重大交通設施項目的全面推進,對慈湖高新區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提速寧馬同城化、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南京進入馬鞍山的第一站,慈湖高新區正在強力推動南京都市圈交通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現如今,一個“互聯互通”的路網正在努力編織中。
下一步,慈湖高新區將積極對標長三角地區,全力配合做好寧馬城際鐵路、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促進寧馬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真正助力馬鞍山市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鏈”上招商 做強優勢產業
機器壓鑄毛坯、加工、氧化噴涂……6月30日,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在抓緊趕制5G通訊精密結構件產品。“今年前5個月,公司已經完成產值超1.5億元。”該公司副總經理趙遠鴻說,目前,企業呈現產銷兩旺的好勢頭,公司上下正全力抓生產、趕訂單,預計今年可實現超4億元的產值目標。
2020年1月9日,慈湖高新區與中國中電國際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簽署建設馬鞍山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2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4.2億元,建設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計劃年產168萬套5G室外基站研發設計及耦合器、濾波器、散熱器等高精度結構件產品。早在2019年,中興通訊在南京濱江開發區投資建設的產業基地剛一開工,慈湖高新區就把搶抓金牌供應商,招引通信產業鏈的上、中游延伸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並迅速邀請中電泰日升前來考察。經過多輪洽談及綜合比較,該企業最終決定在慈湖高新區投資布局生產基地。
近年來,慈湖高新區主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聚焦主導產業方向,緊盯長三角重點區域開展精准招商。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過去兩年,慈湖高新區共簽約來自南京都市圈的招商引資項目超60個,分別佔當年總簽約項目的八成以上,投資總額超百億元。
“新”上發力 構建集聚磁場
馬鞍山昂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南京昂揚新材料有限公司與馬鞍山德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整合后成立的新公司,其年產24000噸PTA催化劑和1000噸水質穩定劑項目在投產當年,便實現銷售收入1.9億元。交出如此亮眼的銷售數據,與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有著密切聯系。該公司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積極與南京等地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綠色發展成果豐碩,其PTA催化劑被工信部列入第一批石化行業鼓勵推廣運用技術和產品目錄。
與科研院校“牽手”發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升,碰撞出“1+1>2”的顯著效果。累計注冊企業65家、入駐企業36家,累計申請有效知識產權88項……作為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在江蘇省外的唯一異地園區,自2021年9月正式開園以來,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雙創基地(馬鞍山)積極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大力引進高科技人才入駐,企業發展態勢蓬勃。作為國家高新區,慈湖高新區始終圍繞“高”和“新”做文章,凝聚創新合力,高新區的雙創基地、眾創空間等創新平台平均每個月至少開展一次創新創業活動。
慈湖高新區致力於優質創新資源聚集、企業研發能力提升、創新創業氛圍培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動創新平台建設。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建立了智能制造產業研究所,與中國藥科大學合作設立了技術轉移馬鞍山分中心,構筑創新集群優勢助力慈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建設。
下一步,慈湖高新區將推深做實寧馬兩地人才合作,持續推動高新區企業與南京都市圈大院大所合作,支持駐寧高校來高新區建設大學生實訓基地、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加快建設“人才飛地”,奮力推動南京都市圈產才協同創新發展。
“綠”色打底 構建清水廊道
盛夏時節,位於皖蘇交界處的湖泊塘公園四周,荷花競相綻放。趁著天氣晴朗,家住荷塘月色小區的許愛華帶著孩子前來觀賞秋景。“家門口有這麼好的公園,太方便了。”許愛華說,公園裡有林有水有花,已成為附近小區居民休閑的首選之地。
近年來,慈湖高新區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動寧馬兩地生態共建、環境共治。以空氣、水和固體廢棄物污染聯防聯控為突破口,加強兩地多領域、深層次的環保合作。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扎實推進入江入河排口規范化整治,持續改善斷面水質﹔加大聯合執法力度,聯合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對大堡村兩省交界處的非法選礦加工點開展整治行動。
污染退出,守護跟上,毗鄰地區顏值也在持續提升。為此,慈湖高新區積極推進“1122”工程,即構建以“一湖”(湖泊塘水系)生態修復和治理、“一線”(天門大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兩山”(西山、團旗山)生態修復和提升、“兩鎮”(智慧小鎮、健康小鎮)生態保護和治理為重點的蘇皖省界綠色生態長廊。有序推進世行慈湖河水系整治項目,對慈湖河、天然河和湖泊塘等重點河湖水域環境進行全面整治提升,構建兩省交界清水廊道。組織實施湖泊塘北半島生態林、苗圃生態林、小泉塘彩色林和天門大道、太子大道等交界地區和道路綠化提升工程。
從基礎設施到產業聚集,從創新發展到強化環境協同治理,慈湖高新區始終堅持“一盤棋”、凝聚“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全方位、深層次、加速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不斷打造出更多推動馬鞍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高文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