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法院三張“藥方”守護企業發展“健康之路”

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編制法律風險指導書,建立護企服務數據庫,注重“抓前端、治未病”﹔建立企業司法需求快速響應機制,完善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深化“府院聯動”協同護企機制,堅持“企有所呼,法有所應”﹔善意執行、審執加速,確保涉企案件糾紛實質性化解……
安徽亳州被譽為“中華藥都”,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有千家藥企、十萬藥商。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秉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積極延伸審判職能,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好為企法律服務“預防方”“保健方”“治療方”三張“藥方”,以務實“硬舉措”優化發展“軟環境”。今年以來,亳州法院審結涉企案件約18300件,涉案標的額165億余元。
開好“預防方”,注重“抓前端、治未病”
“大家在經營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哪些法律問題需要解決?可以提出來一起探討一下……”11月18日,在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裡,亳州法院法官趙亮正在和企業員工座談交流,了解企業司法需求。
當日,亳州兩級法院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以護航企業發展為主題,開展“法官進村居 平安共守護”集中宣傳活動,近百名干警通過普法宣講、設置咨詢台等形式走進近70家企業問需於企、問計於企、問效於企。
作為一名從事民商事審判的法官,趙亮每年都會走進企業,為企業講解經營活動中經常出現的法律糾紛和“陷阱”,讓企業及時“避坑”。
“熱烈歡迎!法官經常到公司來,幫助我們從源頭上規避法律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濟人藥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法官把涉企典型案例通報、法律知識宣講、解答法律問題等融入企業走訪內容,進一步增強企業家依法經營、依法維權意識和能力。“還給我們提了不少好建議,我們公司的法務也是在譙城區人民法院法官的建議下配備的,降低了經營中的很多法律風險。”
走訪企業問需問計,是亳州法院堅持能動司法、精准服務的縮影。為了引導企業把法律風險控制關口前移,實現從“事后維權”到“事先預防”的根本轉變,亳州法院積極延伸審判職能,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注重“抓前端、治未病”,為企業開好防范法律風險的“預防方”。
擁有100%股份的一人公司要建好獨立規范的財務制度,避免財務混同﹔簽訂合同的相對方要審查簽約人的代理手續,要加蓋企業公章﹔企業生產過程中不要為他人虛開普通發票、增值稅發票……這是亳州兩級法院編制的對企法律風險提示,有近百條內容,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
“我們深入調研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常見法律風險,梳理近年來涉企糾紛審理情況,全面編制法律風險指導書,助力企業防范法律風險。”亳州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牛淑君介紹,亳州法院還出台了《關於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世界中醫藥之都”建設的意見》,建立結對幫扶、常態化聯系機制,推動中醫藥行業合規,幫助中醫藥企業做精做大做強。
此外,亳州中院在亳州高新區籌備設立“法治民營企業輔導員工作站”,精選20名法院干警組建首期輔導員隊伍,聯系30家規上企業,根據企業需求開展法律體檢、法律咨詢、滴灌式普法宣傳等,靠前開展企業合規改革,規范企業內部治理,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用好“保健方”,堅持“企有所呼 法有所應”
11月6日,安徽某建筑工程公司與安徽某智能制造公司順利辦理完抵押登記。至此,一起涉及標的1.9億余元的糾紛劃上了句號。自起訴到成功化解,該案用時15天。
2021年,安徽某建筑工程公司與安徽某智能制造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全部工程竣工驗收並交付使用后,安徽某智能制造公司一直未按合同約定支付1.9億余元的工程款,建筑工程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
蒙城縣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 ,發現雙方在法律事實上爭議不大,法律責任比較明確,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審理,不僅審限長,而且矛盾化解效果欠佳。這種情況下,法院決定委派調解經驗豐富的特邀調解員於效英進行訴前調解。
考慮到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專業性較強,蒙城縣法院專門安排民二庭資深法官指導訴前調解工作,又依托府院聯動工作機制,聯合蒙城經開區管委會,組織雙方多次溝通協商。最終,經過8次面對面交流、10余次電話溝通,在調解員、法官和政府共同努力下,雙方願意簽訂調解協議。11月3日,雙方成功簽訂調解協議,約定被告一次性向原告付清全部工程款1.91億余元,被告自願將名下不動產進行抵押。
“加大建設工程類糾紛訴前調解力度,縮短的是審理時間,優化的是法治化營商環境。”蒙城縣法院院長張貝貝介紹,該院推行“法官全程指導+調解員悉心調解+‘府院聯動’促化解”模式,促使部分專業性強、標的額大的糾紛在訴前實現有效化解,不僅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還降低了訴訟成本,真正詮釋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內涵。
亳州法院持續完善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大涉企案件訴前調解力度,先后成立商會調解辦公室、金融糾紛調解工作室等8個專業調解室,形成多元解紛合力,做實應調盡調,推動涉企糾紛就地化解。
完善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是亳州法院用好助企解難“保健方”的其中一項舉措。全市法院厚植法治沃土,把企業家們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們當作自己人,暢通法企溝通渠道,規范高效處理企業訴求,讓他們見到真章、摸到實利,吃下安心搞經營、放心謀發展的“定心丸”。
企業有所呼,法院有所應。亳州法院建立企業司法需求快速響應機制,設立涉企案件“綠色通道”和約見院長直通車重要窗口,認真辦理企業司法需求和約見院長事項,對企業司法需求做到“有約必見、清單辦理、限期答復”。今年1到10月份,全市法院領導班子成員接待企業家132人次。
此外,亳州中院持續深化府院聯動協同護企機制,與市政府召開府院聯動工作會議,將加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促進政務誠信建設、提高破產案件辦理效率等納入府院聯動工作要點,先后與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人社局等召開府院聯動會議,對因土地征收、企業改制、勞動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引發的涉企行政爭議,引導被訴行政機關積極參與協調,促進涉企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抓好“治療方”,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
“作為案件的雙方當事人,我們聯名寫信感謝亳州中院文明執法,順利化解我們兩家企業之間的糾紛。”今年6月份,亳州中院接到一封聯名感謝信,寫信的湖南、安徽兩家藥企感謝亳州中院的執行法官不遠千裡遠赴湖南,促成雙方和解。
湖南一家制藥公司與亳州一家生物醫藥科技公司在醫藥領域一直有著良好的合作。然而,在2021年6月的知識產權技術轉讓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產生分歧和爭議,多次溝通無果,雙方對簿公堂。
本著善意文明執行的精神,亳州中院執行法官多次奔走在湖南和安徽之間,與雙方當事人溝通協調和解的可能性和條件,經多輪溝通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意向。
“我們真誠感謝亳州中院為本案的順利和解作出的努力,不僅拉近了兩家合作企業之間的感情,還進一步夯實了企業之間下一步合作的信任基礎,為兩家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兩家企業負責人在感謝信中說。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吸引資金和人才的“磁石”,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定盤星”。
如何以“如我在訴”的情懷,精准辦好每一起涉企案件?亳州法院錨定民營企業權益保障,制定加強善意文明執行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指引,組建涉企案件專業審判團隊,制定涉企案件“綠色通道”六條舉措,設立涉企案件訴訟服務專門窗口,建立企業訴訟快速審查、民事二審案件速裁快審機制,善意執行、審執加速,更多運用“活封”“活扣”、和解的辦法實現多贏,堅決避免辦理一個案件拖垮一個企業,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訴累,抓好藥到病除“治療方”,確保涉企案件糾紛實質性化解。
“感謝法院及時刪除了我們公司的失信信息,今后一定誠實守信經營,盡快還清欠款。”安徽某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和解協議支付了首筆執行款10萬元,利辛縣人民法院刪除了該公司的失信信息后,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非常感激。
被執行人某生物公司拖欠申請執行人李某70余萬元一直未償還,法定代表人張某拒不配合法院執行。利辛法院依法將某生物公司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對張某採取限制高消費措施。10天后,張某主動來到法院認錯,懇請法院能給一次修復信用的機會。利辛法院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促成雙方達成分期付款和解協議后,經申請執行人同意,刪除了某生物公司失信信息。
今年以來,全市法院促成涉企執行和解637件,為企業進行信用修復970次。
司法溫度生暖意,助推危機轉生機。亳州法院攜手稅務等部門建立常態化破產處置、平台收購對接等機制,出台破產企業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助力破產企業有效重整、高效出清。今年1-9月,全市共受理破產案件121件,結案101件,盤活16個項目,出清82家企業。“江淮風暴”惠民暖企執行行動期間執結涉企案件1118件,執行到位金額4.34億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公正高效辦理涉企案件,不斷提升司法服務,才能讓營商環境‘優’無止境。”亳州中院院長李孝雲介紹,全市兩級法院將繼續立足審判職能,延伸司法服務觸角,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不僅讓企業“引進來、留得住”,更要“發展好”。(蔣加磊 李沛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