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郎溪:以調查研究和檢視整改為抓手 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郎溪縣堅持抓黨建促治理助發展工作思路,以精細網格、積分兌換、紅色服務為抓手,統籌整合基層治理各方面資源要素力量,探索建立“三微三新”模式,著力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激發基層治理大能量。
“微網格”優化治理“新格局”。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檢視基層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網格體系混亂、隊伍力量不強、治理效能不高等突出問題,按照“地域相鄰、人緣相親、規模適度、方便管理、便捷服務”的原則,在網格劃分上做“加法”,88個村科學設置網格687個,配備網格長687名、網格員1837名,構建覆蓋全面、配置合理、服務高效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突出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網格黨支部“磁吸力”作用,由村“兩委”干部擔任網格長,廣泛吸收“兩代表一委員”、老干部、老黨員、群團組織等多種自治力量,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體系,提高網格管理精細化水平。
“微積分”激發治理“新活力”。針對主題教育期間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的黨員群眾參與治理程度不高的問題,郎溪縣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以“微積分”作為基層治理的“小切口”,結合村情實際,將志願服務、人居環境提升、村規民約等內容納入積分項目,建立積分兌換制度,對黨員群眾積分實行“一事一記錄、一月一公示、一年一評比”,激勵黨員群眾變“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主動參與各項村級發展工作,有效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
“微服務”提升治理“新效能”。堅持把為民辦事、為民服務作為主題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網格員隊伍和紅色代辦隊伍建設成為基層治理末梢的硬核力量。該縣制發《關於在全縣開展“紅色代辦”爭當“紅色先鋒”的實施方案》和《網格員職責清單》,明確紅色代辦員服務對象、方式、內容三項清單,科學制定7類50項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清單,厘清代辦員和網格員的基本職責,讓兩支紅色隊伍真正承擔起採集基礎信息、收集社情民意、服務黨員群眾、排查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等基層治理工作,切實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顧維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