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阜陽臨泉迎仙鎮:“秸稈變肉”勢頭強 產業興旺助振興

2023年11月29日11:4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3年以來,臨泉縣迎仙鎮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為路徑,把“秸稈變肉”和肉牛產業發展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產業短板,不斷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水平,提升肉牛產業綜合生產能力。

在迎仙鎮邱庄村東安小庄養殖場,工作人員正忙著配制肉牛們的“伙食”。據養殖場創辦人安繼偉介紹,和傳統的散養方式相比,養殖場集中飼養方式既方便管理又能提高肉牛質量,可謂一舉兩得。安繼偉的養殖場佔地5畝,投資300萬元,目前存欄肉牛286頭。

另一邊,迎仙鎮鄭寨村馬庄的俊峰家庭農場裡肉牛滿圈、西門塔爾牛膘肥體壯、小牛們正悠閑地晒著太陽嚼著草。剛剛清理了棚圈的韋學俊正忙著配料、添料……2016年,韋學俊開始發展肉牛養殖,他引進優質西門塔爾牛新品種,科學配制飼草料,不斷積累養殖經驗,科學養殖讓他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穩。目前,他的養殖場佔地12畝,總投資500萬,存欄肉牛246頭。

如今,在迎仙鎮,像安繼偉、韋學俊一樣發展特色養殖的農戶還有很多。據了解,2023年,迎仙鎮養殖戶73戶,全年存欄肉牛9000多頭,規模養殖戶(50頭以上)有13戶,其中200頭以上的大養殖戶有5戶,年產值1億多元。這得益於迎仙鎮立足實際,做足畜牧產業發展文章,積極引導養殖戶打破傳統農業思維模式,探索發展特色養殖致富項目,拓寬了百姓致富門路,畜牧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迎仙鎮重視科技興牧,大力推廣新技術。近5年來,培訓技術人員180人次,開展科技講座6次,培訓農牧民1000多人次,發放各類養殖宣傳材料1600多份。同時,加大黃牛改良力度,全鎮6個黃牛改良點年改良黃牛1800余頭,推廣新品種有德國黃、利木贊,重點是西門塔爾乳肉兼用品種。通過幾年的改良,迎仙鎮的黃牛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下一步,臨泉縣迎仙鎮將進一步發揮產業資源優勢,加大實施肉牛振興計劃力度,鼓足牛勁,學以致用。積極吸取先進的養殖經驗和教訓,加強科技、品種和生產技術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肉牛養殖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充分利用省市縣“秸稈變肉”暨肉牛產業發展政策及相關財政支持、金融服務、用地保障、科技支撐等在內的支持肉牛產業發展10條新政策,推動肉牛養殖業發展再上新台階。(蔣丹梅 張心語)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