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探索三條路徑 構建城鄉建設用地新模式
2023年11月29日10:5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今年以來,涇縣抓牢入市土地使用標准體系的機遇,通過建設用地基准地價、探索入市供給模式,凝聚共識,攻堅克難,創新工作機制,多舉措推進全縣城鄉建設用地工作高效開展,增強鄉村振興活力。
建立城鄉基准地價。參照國有建設用地基准地價,出台《涇縣集體建設用地基准地價》《涇縣城區范圍以外涉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供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指導地價》,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基准地價體系,分別明確村集體經營性商業地塊土地和工業地塊入市均價,規定協議成交價和公開交易底價不得低於基准地價,確保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探索入市供給模式。創新細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式,針對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公開出讓、出租、轉讓等方式,在一、二級土地市場進行入市﹔同時,為破解新增集體建設用地不得入市難題,經國家自然資源部指導,涇縣在全省率先出台《涇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集體建設用地興辦(舉辦)企業的實施辦法》,探索社會資本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入股、聯營等模式,使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共同興辦企業,實現入市途徑拓寬、村集體增收雙向獲利。今年8月,涇縣茂林村完成全省第一宗村企入股合作興辦企業土地供應工作。
規范入市交易管理。建立入市土地使用標准體系,實行差別化的產業用地政策,對畝均投資強度、稅收等指標進行限定,堅決遏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項目用地。今年8月,雲嶺鎮北貢村與安徽中泰鈣業有限公司簽訂入市合同,上述指標作為合同核心內容依法執行。實施閑置土地優先入市,24個已入市項目用地中,原集體閑置土地14個、佔比達58%。其中,中執新材料項目地塊原為村磚瓦廠閑置土地,項目建成后每年產生稅收約300萬元,解決當地200余人務工問題。(萬俊 歐陽如晨)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