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歙縣三陽:串一村產業 富一方百姓

眼下,冬天必備的堅果、蜜餞已經開始進入銷售旺季。在黃山市歙縣三陽,這裡的金絲蜜棗和山核桃,備受市場歡迎。自八九月份青棗、山核桃成熟以來,往來三陽的加工商、銷售商絡繹不絕,公路上的車流多了,村子裡也熱鬧了,這個山坳中的小鄉村正迸發著振興的大活力。
路通百業興。被譽為“東方小瑞士”的歙縣三陽,地處皖浙交界處,被崇山峻嶺包圍,峰高路險,交通曾一度十分不便。1933年,杭徽公路建成通車,成為徽州第一條出境公路,打開了徽州人走出去的大通道,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使用年限增長,經過長年累月的自然侵蝕、車輛行駛碾壓等,路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面對此類情況,黃山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立足高質量、高標准,著力推進公路管養升級,昔日老公路已煥發新顏,路面更寬闊平坦,通行更舒適安全,穩穩托起了沿線鄉村百姓的振興夢。
小核桃做成大產業
在三陽鎮三陽村,省道347穿村而過,公路給沿線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也打通了農特產品出村的便捷通道。在公路兩側,村民家中整齊地堆放著新上的山核桃,“今年的山核桃品質不錯,加工后的山核桃可以賣到50元一斤,山核桃仁可以賣到80元一斤。”一村民介紹,“我們的山核桃主要通過電商銷售,本地山核桃的熱銷還帶動了紙皮核桃的銷售,我們也會從外地採購過來進行加工銷售,這大大拓寬了我們的增收渠道。”
歙縣三陽深處皖南山區,河水清澈、氣候濕潤、土壤肥沃,為山核桃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今,山核桃產業已成為三陽鎮的主要產業,山核桃種植面積已達4.3萬畝,產量和產值也是逐年增加,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被親切地稱為搖錢樹、黃金果。
2018年,杭黃高鐵建成通車,打通了三陽對外交通的“大動脈”。黃山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先后實施了S324三陽集鎮外環段改建、S347公路提升工程和S347災毀恢復工程,今年8月,災毀恢復工程全部完工,徹底消除了公路出行安全隱患,解決了沿線群眾的繞路苦惱,實現了干線公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無縫銜接,暢通了三陽交通的“微循環”,優化了產業運輸路線,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
小蜜棗讓生活更甜蜜
冬天的腳步近了,也到了吃蜜棗的最佳時節。軟糯的蜜棗,既可做嘴邊零食解饞,又可用來煮湯煮粥滋補,一口下去,甜在嘴裡,美在心裡。冬天的第一顆蜜棗,必須是正宗的徽州金絲琥珀蜜棗。
金絲琥珀蜜棗,因顏色金黃如琥珀而得名,肉厚核小,香甜軟糯。制作蜜棗的原材料青棗,主產於歙縣三陽一帶。據了解,今年是青棗近五年來收成最多的一年,加工后的優品蜜棗售價在每公斤70元,象征“甜蜜”“吉祥”的蜜棗讓當地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蜜。
依托日益完善的公路基礎設施,三陽鎮激活鄉村產業資源,推動蜜棗產業發展壯大,進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譽度。省道347杭徽路,是黃山市連接浙江省杭州市的重要省際干線公路,也是沿線三陽鎮等6個鄉鎮的主要出行通道。隨著“公路+產業”融合發展,金絲琥珀蜜棗這類農特產品也沿著公路走出大山來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之上,成為了黃山的一張美食名片,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品嘗到中國徽州的美食文化。
省道347產業路,不僅是三陽農特產品的運輸帶,帶動了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更是聯通城市和鄉村的紐帶。如今,“交通+”模式在三陽鎮的村村落落“遍地開花”,真正讓“產業路”變成“致富路”。黃山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借助路面修復與預防性養護、災毀恢復、危舊橋梁改造、生命安全防護等養護工程,省道347的出行品質不斷提升,完善的公路基礎設施為村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讓當地百姓的致富路更廣、幸福路更長。(姚群芳 余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