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績溪“佩奇哥”胡慶軍:平均一天能賣出20頭豬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2023年11月17日10:4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喜歡可以直接拍,喜歡可以直接帶。”“前腿后腿、梅花五花,統統119元4斤。”“糧食豬肉,黑毛土豬肉,不好吃包賠。”……

推門而入,隻見兩盞面光燈前,主播姜艷芳饒有興致地在手機屏幕前吆喝,手氣刀落,對半切開,向線上粉絲展示新鮮的黑毛土豬肉,不一會功夫,直播間裡的人數蹭蹭往上漲,訂單也隨即而來。

胡慶軍抖音直播賣豬肉。績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胡慶軍抖音直播賣豬肉。績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的土豬肉全部線上銷售,平均下來一天銷售額在15萬左右,市場不僅覆蓋長三角,還遠銷珠三角。”直播間裡的熱鬧勁,胡慶軍早已習以為常。

今年20歲出頭的胡慶軍,是土生土長的績溪縣金沙鎮黃土坎村人,高二那年穿上軍裝去了部隊,兩年后退伍還鄉,跟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打起了交道,成了村裡頭小有名氣的“佩奇哥”。

聊到身份的轉變,還要從一頓再平常不過的聚餐說起。

“因為懷念家鄉的土豬肉,便點了份梅菜扣肉,不成想口感上總是差點火候,不及小時候家裡吃上的味道。”胡慶軍娓娓道來,一桌飯,一道菜,讓他萌生起了讓山貨出山的念頭:把家鄉有口皆碑的土豬肉賣出去。要知道,績溪黑豬早在2014年,就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新鮮的績溪黑豬肉,肥而不膩,是徽菜紅燒肉的食材首選。績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鮮的績溪黑豬肉,肥而不膩,是徽菜紅燒肉的食材首選。績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有想法、有膽識、有魄力,關鍵還要有遠見。當這些匯聚在一起的時候,需要的就是闖勁。就這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胡慶軍,返鄉的當年,就拉上三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開啟了一群年輕人的“結盟創業路”。

2020年,創辦“徽味姜來電子商務公司”﹔2021年,開始通過朋友圈線上銷售﹔2022年,注冊“徽胡記”品牌……

令胡慶軍沒想到的是,頭一次收來300多斤的績溪黑豬,幾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這讓原本多少還有點犯嘀咕的他,一下子信心倍增。而且顧客一致反饋,都說味道正宗。

在四人的小團隊裡,大家分工明確、各取所長,有干攝像的,有跑市場的,有做銷售的,還有專門聯系生豬貨源的,胡慶軍就是天天下鄉收購生豬的那一個。

“起初因為信息不對稱,隻能挨家挨戶去問,開著五菱小卡,跑遍了績溪縣的11個鎮75個村6個社區,成了大家口中的‘豬販子’。”胡慶軍打趣道,天天起早貪黑,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

久而久之,養殖戶們對胡慶軍也是信任有加,不僅價格給得高,而且從來不賒賬,十裡八鄉的養豬戶都願意把生豬賣給胡慶軍,最多的時候,往返一趟,能收上來30多頭純正的績溪黑豬。

直播間裡,主播忙的是不亦樂乎。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直播間裡,主播忙得是不亦樂乎。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豬源有了,銷售是關鍵。從最初的朋友圈小試牛刀,到后來的視頻號初露鋒芒,再到今天的抖音直播大顯身手,“徽胡記”績溪黑豬的名氣也不脛而走。忙起來的時候,一個月的發貨快遞費就高達30多萬元。

鑒於華陽鎮高遷村緊挨縣城的地理優勢,銷售規模有了起色之后,胡慶軍一口氣盤下了村裡利用鄉村振興資金建起的加工車間。“‘徽味姜來’的入住,不僅壯大了村集體收入,還提供了就業崗位,足足帶到了50多人參與就業。”華陽鎮高遷村村委會主任錢珍告訴記者,現在“徽味姜來”可是村裡的明星企業。

“生豬收來直接送屠宰廠,白條進車間后根據客戶需求切成標品,然后包裝出售。”胡慶軍說,平均下來每天要賣出去20頭績溪黑豬。

一樣的行業,不一樣的供給。

胡慶軍有自己的一套營銷理念:不進超市、不進菜場。因為,超市價格優勢不明顯﹔菜場會被當成大路貨。取而代之的,就是走線上銷售。

如今,隨著“徽胡記”知名度的提升,除了新鮮豬肉,胡慶軍開始把產業鏈延伸至下游端,香腸、火腿、肉脯、臘肉……品類逐漸豐富,一年近4000萬的銷售額中,深加工產品佔到20%。

事業小成,胡慶軍也不忘家鄉父老。如今,1000多戶養殖戶、2家養殖場長期為“徽味姜來”供應生豬,不僅提供豬仔,還以每斤高出市場1塊錢的價格統一收購,既提升了養殖戶的積極性,也確保了養殖戶的收益。

“好產品,就要賣出好價格。”胡慶軍如是說,“接下來,就是鼓勵扶持更多養殖戶,帶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增收致富。”

(責編:關飛、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