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企業動態

駐村第一書記王鬆:“幫鄉親們做點事”

2023年11月10日16:31 | 來源:安徽網
小字號

“我是從大別山的山溝裡走出來的,老家與羊河村習俗相通、語言相近,我對大山飽含深情,想力所能及的為山裡的鄉親們做點事……”兩年前,中國電信安徽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王鬆主動請纓,向組織上表達了想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和願望。

2021年6月,他正式從上一任中國電信安徽公司駐太湖縣牛鎮鎮羊河村第一書記的手中,接過了駐村幫扶工作的“接力棒”。兩年來,他勇於克服在村工作生活所遇到的困難,始終帶著一份為鄉親們做點事的情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的幫扶支持下,他帶領羊河村一步一個腳印,朝著鄉村全面振興不斷邁進:2021年,羊河村獲評“省級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2022年,羊河村入選中國電信首批鄉村振興幫扶示范點。他本人也連續2年獲得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優秀幫扶干部”榮譽稱號。

黨建引領促發展

“幫錢幫物,不如幫建一個好支部。”如何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組織力,是王鬆到村后,擺在他面前的重要課題。他想著,鄉村的事情必須要由鄉親們拿主意,村裡的基層組織是來為鄉親們服務的,傾聽鄉親們的心聲是第一位的。

於是,他買了電動車、草帽和雨靴,走家串戶,深入田間地頭。半年下來,他走遍了23個村民小組,完成了對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及突發困難戶的入戶拜訪,與村兩委干部、老黨員、老村干們促膝長談,充分掌握了村情民意。

王鬆走訪脫貧戶徐傳生,了解日常生活情況

隨后,他一方面利用“三會一課”,帶領村兩委干部進行學習交流,持續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養﹔另一方面,他充分借助中國電信網上大學資源優勢,組織村裡黨員在線學習鄉村振興相關課程,讓兩委干部、黨員們意識到,鄉村振興要發展,黨員干部要勇於帶頭,更要起到標杆示范作用。

為提振兩委干部在村干事創業“精氣神”,在鎮黨委政府的部署下,他組織村黨總支書記、三位支部書記每人親自抓一個項目,抓啟動、抓推進、抓成效、抓“露出”,持續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面對廣大在村黨員,按季開展黨員“紅黑榜”評比,有力增強黨員們的先進爭優意識。

王鬆在羊河村試點“網格積分制”,在會上做宣貫動員

基層治理方面,他向鎮黨委政府匯報,爭取“網格積分制”管理試點,引導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鄰裡互助等具體事務,進而獲得積分。為增強積分制的推廣,他聯系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定制研發數字鄉村信息化平台“網格積分”模塊,村民們可通過APP中的“隨手拍”反映問題,通過“心願單”表達訴求,極大增強了村民對鄉村治理工作的參與感、獲得感。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羊河村積分在全鎮排名第一,各項工作成效獲鎮黨委政府充分肯定。

村務辦理方面,他堅持推行“四事四權”工作法,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同時將“五老”(老黨員、老村干、老教師、老軍人、老模范)組織起來,幫助溝通處理疑難問題。這一系列的舉措,讓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顯著增強了,鄉親們對王鬆也更加信任、更加支持了。

“羊河村大部分人口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在家的大多都是些學生、家長和老人,村裡的工作不好干。要辦產業,還要搞建設。王書記來了,想了很多辦法,帶著大家干,幫我們老百姓爭取了很多福利,我們看在眼裡,感激在心裡啊!”談及羊河村的變化,老書記徐仕忠如是說。

提質特色茶產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羊河村在脫貧攻堅時期,結合山區地貌和村民種植習慣,確立了茶葉特色產業,推出了“羊角雲青”茶葉品牌。王鬆在充分掌握產業鏈上各項核心要素后,與村兩委合計取得共識,一定要著力提升茶葉品質,把茶葉產業持續發展壯大,不僅要為村集體帶來更多創收,更要為羊河村民帶來更多實惠。

融入5G等科技元素,建成“智慧茶園”

於是,他選定了三個“發力點”。首先是在“產”的方面發力,確保“量質並重”。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很快完成了村內30畝丘陵地區的土地流轉,引入5G等現代技術打造了“智慧茶園”﹔同時改造老舊低產茶園25畝,用來種植黃茶,讓羊角雲青茶品種多樣﹔引領村民跟進規模種植,邀請專家指導,推進科學“管、養、護”,很好地保障了茶草的產出率和合格率。

接著在“制”的方面發力,做到“內外兼修”。結合當地山川、雲霧景色,他邀請專業團隊幫助拍攝專題宣傳片,持續豐富“羊角雲青”品牌內涵﹔引導茶農掌握“一芽、兩葉、長不過三厘米”採摘技藝,提升工藝水准﹔培養專人掌握“殺青”等制茶技術,堅持在村辦加工廠自主制茶,保持茶葉的“原生態”品質。

最后在“銷”的方面發力,做好“多管齊下”。線上,借助中國電信翼支付平台打造“一村一品”專區,開展常態化線上銷售,同時積極申請在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星播客”等電商平台開展5G直播帶貨﹔線下,動員省市電信公司員工“獻愛心”開展消費幫扶,發動產業鏈上合作伙伴參與幫銷,近年來累計售茶超萬斤,實現村集體經濟每年穩定營收近70萬元。

開展電商直播帶貨,幫銷羊角雲青茶

“今年在茶園摘了6天茶葉,掙到了八九百塊錢!家裡也種了兩畝茶葉,賣茶葉也賺到了千把塊錢,茶葉產業真的讓我們嘗到了甜頭!”脫貧戶黃巧蘭激動地說。

注重賦能育人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王鬆看來,鄉村要想發展的好,一定要在人才振興方面下足功夫。首先,要大力“培育人才”。他帶領村兩委持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為民服務能力﹔精心籌辦鄉村振興夜校近40場次,把各類產業政策和技能培訓落到實處。

“現在的夜校,不僅教我們怎樣養殖、種植,還開設了電商培訓課程,非常實用!我們掌握了這門技術,真能幫我們多賣些土特產出去呢!” 村民陳焱霞如是說。

與此同時,他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得知知名農業企業在臨近的百裡鎮開辦大型養牛場,養牛產業發展的紅紅火火,他便帶著村裡的多家養牛農戶,前往考察、學習黃牛日常養殖、宰殺技巧、肉品制作以及銷路拓展經驗。

王鬆在第十六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

為提升“羊角雲青茶”市場化運營水平,他帶著種茶、制茶、售茶等關鍵環節的師傅們,一起奔赴第十六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現場學習多個茶葉知名品牌在制作、包裝、營銷推廣等過程中所蘊存的先進經驗。為提升村民的茶葉種植水平以及採摘標准掌控能力,他多方聯系,邀請到了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家團隊到村“手把手”指導種植管理,現場對設備進行調優,細致講解制茶新工藝……

其次,要勇於“引進人才”。在他的溝通和爭取下,兩名大學生“村官”先后到村任職,在組織的精心培養下,他們對基層黨務、村務工作日益熟悉,逐漸發展成為后備干部﹔年關時節,他帶領村干部梳理羊河籍企業老板信息,籌辦“懇談會”。

對有創業意願的老板,熱心溝通、緊跟需求,被他的誠意所打動,村裡的章壯義決定開辦飼料加工廠。目前,佔地1000平米的車間大棚已在動工新建,玉米秸稈種植、飼料加工技術培訓也將成為下一期鄉村振興夜校的主題。

弘揚文化新風尚

文化是鄉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振興不僅可以增強村民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感,更可以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王鬆相信鄉村文化背后所蘊含的巨大力量,他從基礎做起,從確立特色文化做起。他帶領村兩委干部梳理羊河村抗日救亡短期小學紅色事跡,融入元順帝元統甲戌科狀元黃信一故裡等元素,結合實際形成了羊河村“紅色革命、知書識禮、干事創業、干淨整潔”的特色文化,同步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

在廣泛宣傳新版《村規民約》的同時,紅色文化的弘揚首當其沖。每年暑假,他都要在村部廣場上搭起露天幕布,在周二、周四的傍晚定時播放“紅色電影”。

在倡導“知書識禮、干事創業、干淨整潔”方面,他精心組織開展“三好一美”評比,選樹“好媳婦”“好婆婆”先進典型,挖掘身殘志堅“好青年”——張國華的脫貧致富事跡,細化制定“美麗庭院”評比標准,在秋季羊河村小學生運動會、歲末羊河村大舞台“村晚”現場進行表彰頒獎,以榜樣的力量感召村民,營造文明村風、淳朴民風。“現在村裡的風氣更好了,能在全村大會上獲得公開表彰是一項非常榮譽的事啊!咱們老百姓可都在暗暗努力,要爭一口氣,露一露臉呢!”村支書陽旭林感慨地說。

此外,王鬆還積極聯系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到村開展“老有所養、法有所為”普法宣傳、尊老愛老“助老防詐”公益宣傳,提升鄉村老年人的懂法用法水平,增強網絡詐騙防范意識﹔逐年向村內當年新考取的大學生發放“天翼助學金”,鼓勵准大學生們刻苦學習、學有所成,未來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支持村中心小學舉辦首屆小學生運動會暨書畫展,激發鄉村孩子的運動潛能,幫助增強體魄、陶冶情操。

改善民生增福祉

“今年旱的特別厲害,多虧你們電信公司啊!這下,咱們徹底不用擔心吃水用水的問題了!感謝您啊!王書記!”村民方枝梅感動地說。

羊河村地處大別山南麓,地勢較高,脫貧攻堅時期,通過新挖水源井、購買水泵引山泉等方式,較好地解決了村民日常飲水問題,但遇到炎熱干旱的極端天氣,中心組的部分山居村民還是會出現供水緊張情況。王鬆獲知這一消息后,積極爭取公司撥付專項資金,快速啟動生產生活用水保障升級工程,新修了1座50立方米蓄水池以及連接上游水庫、下游農戶700余米的供水管道,此舉不僅充分解決了中心組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也為茶園灌溉提供了堅實保障。

今年7月,受強降雨影響,山洪沿著村裡的店前河凶猛而下,部分公共設施被沖壞、沖走。王鬆與村兩委一起組織發動村民迅速開展生產自救,修復了葉沖組水源井,新建了疊瓏組水源井,還完善了沉澱、消毒等設施,確保水質檢驗合格,有力保障了村民日常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此外,考慮村裡80%以上的居民沿河而居,村民住宅大多位於X062公路沿線。為幫助改善人居生活環境,王鬆帶頭提議啟動公路沿線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進一步鞏固省級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創建成果,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贊同。

很快,“四步曲”便落地成真了!首先是“規劃引領”。邀請銅陵有色集團規劃設計院專業人員到村勘察設計,編制專業方案。其次是“顯山露水”。聚焦X062縣道沿線,組織村民清除公路沿線雜樹雜草,實現“望得見羊角尖、看得見羊角河”。再者是“規范有序”。組織拆除牛欄、豬圈等百余處無功能建筑,對停車位、垃圾桶位進行畫線,引導有序停擺。最后是“嚴格驗收”。嚴守技術規范、嚴把工程質量,村兩委引導40戶村民完成戶廁新建、改建並驗收通過。

如今,羊河村的村景村貌更加“靚麗”,鄉村街道干淨整潔,村民庭院也收拾得井井有條,鄉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伴隨著茶葉產業的蓬勃發展,基礎設施的不斷升級完善,特色文化的扎根延伸,數字鄉村建設的逐步推進,為鄉親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創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王鬆說。(周亞柳)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