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吳焰

從“一條扁擔挑遍全縣”到“直播間裡唱響黃梅”——

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的“青春密碼”(藝近人和)

吳 焰 李俊杰
2023年11月09日07: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9日   第 18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9日 第 18 版)

安徽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團長劉麗華(左一)與戲迷對唱黃梅戲。

李俊杰攝

核心閱讀

從2012年開始,安徽懷寧縣黃梅戲劇團每年要送70場戲進校園。此外,劇團每年還會開展120場“送戲進萬村”演出,以及各類公益演出60余場次。送戲之余,劇團一直用心用情打磨作品,更多更好的劇目是他們參加各種交流演出的底氣。

傳統戲曲文化必須傳承,而且需要年輕人來傳承。安徽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的演員,一半以上為85后,90后和00后青年演員已經成了主力。劇團給年輕演員創造條件,誠意留下那些真正熱愛黃梅戲的好苗子。

在安徽安慶,有一座被譽為“京黃故裡,戲曲之鄉”的小城——懷寧縣。街頭巷尾、田間集市,時聞黃梅聲。這裡的公園、廣場,隻要是晴好的天氣,便有戲迷自發前來表演。

剛踏進獨秀公園,耳邊便傳來熟悉的咿呀聲。循聲而去,綠樹掩映下,幾位老人家正圍坐在一起,架著曲譜,熟練地用樂器伴奏,有模有樣地唱著黃梅戲。

“呦!這不是劉團長嘛!”見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團長劉麗華來了,76歲的曹正華喜出望外,當即提出要與團長對唱一段,在場的其他人也紛紛發出邀請。

一段接著一段,引得駐足圍觀的路人連連叫好,直呼“聽得過癮”。不知不覺,半個多小時過去了,大家仍意猶未盡。

在懷寧縣,不僅劉麗華本人,她所在的懷寧縣黃梅戲劇團也相當有名氣。

懷寧縣黃梅戲劇團是有著67年歷史的老劇團。成立之初,老一輩演員用扁擔挑著服裝、樂器、道具,徒步上山下鄉送戲。隨著送戲活動的開展,“一條扁擔挑遍全縣”的故事廣為流傳。近年來,因為把黃梅戲搬進直播間,這個老劇團再度引發關注。

多演戲、演好戲,堅守劇團好傳統

陽光透過雲層,照在劉麗華的臉上,她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這天,懷寧縣黃梅戲劇團要送戲進校園。“昨天的雨連綿不斷,下了整整一天。”劉麗華生怕這雨停不下來,耽誤了今天的演出。

在劉麗華看來,無論是鄉間村口、禮堂戲院,還是線上直播、公園對唱,劇團演出變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堅持服務百姓、堅定守好方寸戲台的初心。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上午9點,懷寧縣石牌中心小學的操場上,一男一女兩名年輕演員身著戲服對唱。《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曲調一響,“樹上”二字一出,現場的氣氛就被推向了高潮。

此后的兩個多小時裡,演員們從《天仙配》唱到《女駙馬》,各種經典唱段輪番上演。台下,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

“姐姐,我好喜歡你們剛剛的表演,能教我唱一段嗎?”演出剛結束,不少學生迫不及待地沖進后台,爭相與演員們互動。

眼前的一幕,讓在一旁統籌調度的劉麗華喜笑顏開。“孩子們能因此愛上黃梅戲,我們就有了動力。”劉麗華介紹,劇團從2012年開始進校園,至今每年要送出70場戲。此外,劇團每年還會開展120場“送戲進萬村”演出,以及各類公益演出60余場次。

“堅持送戲到基層是我們團的優良傳統,老一輩們長期在做,到我們這一代可不能斷。”剛忙完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又馬不停蹄地“送戲進校園”“送戲進萬村”。

這段時間,劇團一天少則一場演出,多則三四場。演員們常常早上六七點出門,半夜才回家,睡一覺,天亮了又得出門。“吃飯、化裝都在車上、路上。大家從未跟我叫過苦,喊過累,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隻想為老百姓多送戲、送好戲。”劉麗華說。

這些年,送戲之余,懷寧縣黃梅戲劇團一直在用心用情打磨作品,先后創作了《獨秀山下的女人》《李離伏劍》《皖河謠》《挑山女人》等大型劇目,新排了《聘丈夫》《鄉村小院》《紅軍井》《清水河畔》《救孤》等10余部小戲,復排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蕎麥記》《青蓮》等10余部傳統劇目。有這麼多劇目做支撐,他們也有底氣到周邊參加各種交流演出。今年國慶,《青蓮》參加了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一些民間劇團也喜歡上了他們的小戲,請他們去教學。

重視年輕演員,著力培養熱愛黃梅戲的好苗子

夜幕降臨,懷寧縣寶福村開始熱鬧起來。當晚,懷寧縣黃梅戲劇團進村來送戲。

“忽聽李郎投親來,怎不叫人喜開懷……”台上,劇團00后演員徐浩勤正在表演。優美的指花,地道的唱腔,眼波流轉間,將《女駙馬》中馮素珍得知相思之人來到家中的喜悅演繹得淋漓盡致。

台下,60歲的村民黃梅香聽入了迷,“現在的年輕演員唱老戲也這麼有味道。”

科班出身、表現出眾,在校期間,不少劇團紛紛邀請徐浩勤,其中不乏省裡、市裡的大劇團,為何她偏偏選擇在縣城裡的黃梅戲劇團呢?

“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對年輕演員的重視吸引了我。在這裡,有一群跟我一樣愛好黃梅戲表演的同齡人。”徐浩勤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

從今年7月入團開始,徐浩勤一直參與劇團的各類演出,大大小小累計起來有近20場。在她的每場演出中,總有一個特殊的觀眾,那便是劉麗華。“團長會仔細觀察我的表演,細到連一個眼神都不放過。”

每當徐浩勤走下台,劉麗華會第一時間走到她身邊,給她分析剛剛的表演哪裡做得好、哪裡還有待改進。“來到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的3個月時間裡,我進步很快,這在其他劇團可能要花上一年甚至更多時間。”徐浩勤口氣十分篤定。

劉麗華1991年進入懷寧縣黃梅戲劇團,30多年間見過許多演員流失和出走。和她同時期的戲曲藝術家,10個人裡至少有七八個演著演著就改行了,而在她指導下成長的不少優秀青年演員,也會因為養家糊口等原因卸下戲妝戲服。

但劉麗華選擇堅持,傳統戲曲文化必須傳承,而且需要年輕人來傳承。2010年擔任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團長后,劉麗華每年幾次去安慶的黃梅戲學校招生,想方設法為年輕演員創造條件,給年輕人安排住宿、發放餐食補貼和實習工資,誠意留下那些真正熱愛黃梅戲的好苗子。

目前,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共有演員32人,一半以上為85后,像徐浩勤這樣的90后和00后青年演員,已經成了劇團主力。眼下,劇團還在不斷地招收新人,舞台上的年輕面龐越來越多。

戲台子搬進直播間,有效拓展觀眾面

從2020年開始,受疫情影響,劇團演出一度銳減。“2021年冬至唱完最后一場拜會演出后,整個劇團便陷入了長時間的停擺。”劉麗華回憶。

“既然把年輕人招進來,就要讓他們有戲唱。”2022年初,劉麗華決定把戲台子搬進直播間。

說干就干!組織直播團隊,購買直播設備,構思直播內容。2022年1月,懷寧縣黃梅戲劇團正式入駐抖音,並開啟直播。

“剛開始還是挺難的。”劇團裡平時擅長活躍氣氛的演員謝慧慧坦言,由於不習慣,大家多少都出現了忘詞、把地名說成人名等失誤,連她自己也腦子一片空白。

“我們不敢有太多期待。當時想,第一次直播能有超過百人觀看就很好了。結果當天最高在線人數達到七八百人,大家都很興奮。”一旁的劉麗華忍不住插話。

此后,每晚7點半,劇團的青年演員們會准時出現在抖音直播間。她們身穿戲服、帶著戲裝,在專業表演和愉悅互動中,把一段段或經典或冷門的黃梅戲唱段分享給線上觀眾。

時常開播不到一刻鐘,直播間就收獲十幾萬觀眾點贊。隨著直播時間延續,觀看人數持續飆升,最高時接近4萬人。源源不斷的好評更是佔滿了整個屏幕,不少戲迷評價“太好聽了”“喚起了我童年的回憶”“因為你們,我一個00后竟然愛上了黃梅戲”。

談起直播間的熱鬧景象,劉麗華感慨萬分:“起初,我們只是希望通過攜手新媒體平台,讓劇團在線下演出日漸稀少的困境中活下來,沒成想還‘火’了一把,甚至有國外的觀眾,克服十幾個小時的時差看我們演出!”

“我們的觀眾也從以前的爺爺奶奶輩變成了更多的80后、90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我們這個團隊,喜歡我們的黃梅戲。”負責直播的左小偉,既是團裡的台柱子,也是愛琢磨、有點子的直播賬號運營達人,“黃梅戲真是太有觀眾緣了”。

網絡直播讓劇團收獲了一批新觀眾,收到來自各地的演出邀約,增加了收入渠道,也讓年輕演員有了不斷創新的動力。今年,線下演出市場逐步恢復生機,劉麗華表示,劇團會繼續把直播好好做下去。“戲曲要有人看、有人聽,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傳承才更有希望。”

(責編:關飛、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