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鳩江區:征遷惠民促發展 項目建設再加速

堅持讓利於民原則,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全力以赴做好征收保障工作,高擎“先鋒隊”旗幟,貢獻城市發展中的征收力量。
美好生活可觸可感
微風拂面,綠意滿目,金色的夕陽洒進江水,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居民,沿著向江邊延伸的人行步道散步,10月18日傍晚,記者來到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四褐山南側公園,一幅濱江生態美景躍然眼前。在這裡,包括化工新村在內的四褐山山體南側地塊被進行了生態復綠,項目共計征收了689戶,征收面積61493.56平方米。
蕪湖市鳩江區四褐山南側公園。何穎 攝
四褐山曾是蕪湖市老工業基地,隨著時代變遷走向落寞,房屋大多使用年限久,生活條件簡陋。如今隨著城市更新改造的推進,老破小的紅磚房變成了寬敞整潔的電梯房,生態公園近在咫尺,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老年助餐服務便利暖心……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巨變。居民關進霞曾是化工新村住戶,在2019年6月份搬進新居,對現在的生活贊不絕口,“開心得不得了,環境好,生活設施好,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
“終於盼到今天了,心情很激動。”東方新村居民吳曉靜9月份剛搬入新居,她介紹說,自己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住在這裡,大家一直期盼著能夠早日搬離,住上新居。
據了解,鳩江區四褐山街道通過黨建引領切實做好征收工作,把相關准備工作做足做細,最大限度惠及群眾,深化“1421”群眾工作法,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建強以黨小組長、單元長、居民小組長、志願服務隊隊長為成員的“四長”隊伍,突出議事協商、居民參與,通過溝通、宣傳,讓群眾充分參與到人民城市建設中來,形成合力,推動城市更新建設。
四褐山山體南側地塊生態復綠工程。何穎 攝
項目建設更快更穩
走進蕪湖瑞鵠浩博模具有限公司,機器聲轟鳴,工人們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蕪湖瑞鵠浩博模具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精密成形裝備及輕量化制件項目”位於蕪湖市鳩江區北灣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佔地118畝,建成后,將形成最大年產5000噸新能源汽車精密模具、8000萬件輕量化沖壓及焊接件的生產規模。“今年2月份開始施工,目標年底建成投產,能做到投產即滿產。”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后期預計能吸納八百人就業。二壩鎮雍南社區居民雍先生已經開始在蕪湖瑞鵠浩博模具有限公司上班,他對現在的通勤距離很滿意,“方便多了,騎電瓶車十分鐘能到。”
蕪湖瑞鵠浩博模具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精密成形裝備及輕量化制件項目”建設現場。何穎 攝
三個月完成征地,六個月提供淨地,前期征收工作的順利推進有效保障了瑞鵠項目落地。據鳩江區二壩鎮黨委書記劉凱介紹,去年項目征遷正值水稻收割時節,通過勘探設計與拆遷穿插進行的方式,打好時間差,有序推進,既保証了糧食的收割,也滿足了企業用地需求。“在整個征遷環節中,切實為民辦實事,群眾看在眼裡,在其他項目拆遷過程中給予很大支持,項目建設得如此之快,也體現了鳩江區服務企業發展的速度。”
不遠處的天馬新型顯示模組生產線項目,總投資80億元,佔地627畝,於2022年11月11日開始樁基,2023年6月16日主廠房封頂,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項目建成后,將形成規模化的生產優勢,推動蕪湖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推進征收工作,二壩鎮成立了征收指揮部,鎮黨委書記和鎮長任征收指揮部指揮長,各村居和項目組“爭分奪秒拼、通宵達旦干”,堅持發揚“白加黑、5+2”精神,不斷刷新“二壩速度”,有力保障企業項目建設。
天馬(蕪湖)新型顯示模組生產線項目建設現場。何穎 攝
白天攻堅,晚上調度,據了解,鳩江區堅持區、鎮、村居三級聯動包保、分工協作,實行每個項目“一名區領導、一個協辦單位、一名鎮班子成員、一個村居工作專班”的“四個一”工作模式,頂格推進、整體統籌,搶時間、拓空間,確保項目及時開工、早日投產。
據了解,鳩江區今年在手征收項目182個,涉及土地征收面積32986畝,涉及房屋征收9748戶,土地房屋征收任務均佔全市總量的75%以上。今年以來,已淨地交付項目38個,完成土地征收面積14525畝、房屋征收2934戶,較去年同比增長33.5%、113.2%。鳩江區房屋征收服務中心副主任樊磊介紹,鳩江區共有650名征收干部投入在征收工作一線,“下一步,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前行,為江北新區的大開發大征收大建設貢獻征收力量。”(李琪 何穎 李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