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江淮汽車:向海而興 拼出蓬勃新“汽”勢

人民網記者 陳浩
2023年10月18日10:3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江淮汽車技術中心。江淮汽車供圖

江淮汽車技術中心。江淮汽車供圖

奮楫揚帆,向海而興。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十年來,江淮汽車積極響應倡議,“走出去”步伐邁得更加堅定有力。

目前,江淮汽車產品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124個,總量超過80萬台﹔全球布局的19家海外KD工廠(散件出口、海外整裝)中,有16家分布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出口產品、布局海外工廠,是江淮汽車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舉措,也是企業拼出蓬勃新‘汽’勢的關鍵一招。”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告訴記者,今年,江淮汽車計劃銷售整車及底盤62.8萬輛,同比增長25.50%。

1990年,出口玻利維亞的江淮汽車。江淮汽車供圖

1990年,出口玻利維亞的江淮汽車。江淮汽車供圖

基因使然

向海而興,是鐫刻在江淮汽車骨子裡的基因。

1968年,一輛2.5噸的載重貨車從江淮汽車生產線上駛下,拉開了安徽汽車工業大幕。

22年后的1990年,邁向“而立之年”的江淮汽車按下“走出去”啟動鍵。這一年5月,首批36台江淮汽車輕卡遠涉重洋,出口至玻利維亞。

“那張訂單是從展會上獲取的,而且是客戶主動找上門。”據江淮汽車國際公司負責人介紹,“走出去”前十年,出口產品以輕卡、客車等商用車為主,模式主要是產品貿易,即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實際情況,出口、銷售整車。

2000年,江淮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出口土耳其380輛汽車。江淮汽車供圖

2000年,江淮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出口土耳其380輛汽車。江淮汽車供圖

2006年,江淮汽車國際化戰略制定和國際公司成立,單純的產品貿易轉變為產品貿易+技術輸出。而隨著海外工廠啟動建設,它的海外布局延伸到產品制造領域。

10年前的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江淮汽車“走出去”的步子越邁越快,通過屬地化經營,包括技術、資本、管理、文化等在內的全產業鏈輸出逐漸成形。

今天,積累百萬海外用戶的江淮汽車,正加速向用戶型企業轉型。

三十載接續奮斗,尤其是近十年的加速前行,換來了亮眼的成績單:2023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累計出口12.69萬輛,同比增長58.88%。

共贏之舉

江淮汽車在海外市場的不斷進階表明:“走出去”是一項共贏之舉。

首先,是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走出去”使得江淮汽車業務得以拓展,視野更加開闊,競爭力愈發強勁,在中國汽車產業版圖上的地位更為重要。

根據江淮汽車發布的產、銷快報顯示:今年9月,江淮汽車銷量為5.80萬輛,同比增長21.59%,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1-9月累計銷售44.12萬輛,同比增長18.70%。

2020年,江淮汽車哈薩克斯坦工廠第10萬台整車下線。江淮汽車供圖

2020年,江淮汽車哈薩克斯坦工廠第10萬台整車下線。江淮汽車供圖

其次,是鞏固安徽汽車出口領跑優勢。

安徽是汽車大省、汽車出口大省。2023年前9個月,汽車出口超過80萬輛,約佔全國四分之一,繼續位居全國第1。這其中,江淮汽車的貢獻有目共睹。

最后,是賦能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等海外市場。

記者了解到,這種賦能作用於當地整車廠、終端用戶等方方面面。

2017年,江淮汽車進入墨西哥市場,憑借豐富的主、被動安全配置和智能化配置,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售價,贏得了墨西哥市場青睞,同時也對墨西哥傳統汽車品牌產生壓力。

“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在良性競爭格局下,本土廠商積極升級產品,最終受益的是終端用戶和整個產業生態。”江淮汽車國際公司墨西哥業務負責人表示。

前路可期

對於江淮汽車而言,進一步發力海外市場正當其時。

一方面,它的向海而興,是在中國車企“走出去”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汽車出口量突破200萬輛,2022年超過300萬輛,今年有望站上400萬輛大關。

另一方面,安徽對汽車產業及車企“走出去”的支持,給予了江淮汽車更大底氣。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將汽車產業作為全省“首位產業”。不久前召開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則明確,“做好出口提升推動力”。

江淮汽車萬台乘用車出口阿聯酋發車儀式。江淮汽車供圖

江淮汽車萬台乘用車出口阿聯酋發車儀式。江淮汽車供圖

此外,江淮汽車自身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方面的努力、成效,也為“走出去”加分不少。僅以新能源為例,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39%,涵蓋商用車、乘用車多個細分領域。

行而不輟,前路可期。

未來,江淮汽車將發揮優勢、銳意進取,繼續聚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加大海外建廠、設立子公司的力度,商乘並舉、油電並進,同時推進本地化發展、深化用戶思維,努力開創國際事業新局面,為安徽乃至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自主品牌力量。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