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鳳台:特色產業描繪“蛭”富路

“我干養蛭產業有十多年的經歷了,從失敗到成功,終於掌握了它的飼養秘訣,也掙了不少錢。”談起自己的養蛭經驗,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關店鄉周庄村村民向多全說,“水源是水蛭生存的主要條件,因人工養殖的水蛭密度較大,在飼養過程中需要經常換水並防止化肥、農藥的污染,尤其是在七八月的高溫季節,此時水溫較高,在人工高密度養殖下,要注意換水,保持水質清新。”
聽說向多全有了養蛭的成功經驗,周邊前來參觀學習的村民絡繹不絕。向多全細心地向大家介紹水蛭的養殖技術和方法以及相關知識,前來學習的村民都一一認真記錄下來。
據介紹,水蛭是一味中藥,它的作用主要是破血逐瘀、通絡,其藥用價值很高,這幾年市場需求量大,是個賺錢的門路。為助力鄉村振興,關店鄉和周庄村有關負責人經過多次考察,認為發展水蛭養殖適合村民經營,是村民致富的途徑。於是便動員村民充分利用庭院宅前屋后的閑置地進行開發養殖,並在技術、資金、銷路等方面為他們提供幫助,引領農戶走出了一條特色“蛭”富路。
這幾天,關店鄉科技特派員李良在自家庭院的養蛭池旁,利用手機直播養蛭視頻,還忙著回答直播間裡村民提出的疑難問題。“水蛭養殖可是個精細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帶來一定的損失。作為基層科技工作者,我們不僅在養殖技術上指導養殖戶們,在銷路上也幫他們與亳州中藥批發市場簽訂回收合同。這幾年,我已經帶動4戶村民成為養蛭戶,他們年效益都在10萬元左右。”李良說。
周庄村村民徐沛田已經嘗到了養蛭成功的甜頭,去年他家200多平方的養蛭池收入了8萬多元。今年,他又增加了180多平方的養蛭池。“若是建設小面積的水泥池,可用番薯、土豆等薯類擦抹池壁,使澱粉漿粘在池表面,然后注滿水浸泡一天即可脫鹼。”他一邊忙著為蛭池進行脫鹼殺菌,一邊教妻子學習掌握這方面的技術。
“我家有老宅基地1.5畝,種庄稼不適合,搞水蛭養殖倒是不錯的選擇。大田收糧,庭院裡還能掙錢,這樣可以兩全其美。我現在把妻子教會,她就可以獨當一面了,我也能琢磨其他的掙錢門路。平時,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來學習養蛭技術,她也可以教教他們養蛭方面的技術。要富一起富,大家一齊奔小康。”徐沛田開心地介紹道。(唐家林 耿文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