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利辛:聚焦“堵點、痛點、熱點”呼應群眾期盼

今年以來,利辛縣凝聚一家人共識,做好樣的利辛人,呼應群眾反映強烈的“堵點、痛點、熱點”問題,從“被動處理”向“源頭化解”轉變,推動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多條“斷頭”路,堵路更堵心
和平南路被戲稱為和平“難路”,因為一戶居民王某提出的補償要求不合理,長期協商溝通未果,道路無法施工,和平南路成了“斷頭路”道路不通,居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還有另一條備受關注的斷頭路,群眾戲稱“創業未半”的創業路。創業路位於利辛新城區核心區,人流量和車流量都很大,卻被一處房屋截成了兩段,造成交通“梗阻”,嚴重影響了市民出行和城市發展。
利辛縣城關鎮創業路斷頭路通車。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打通堵點,路通心更暢
面對堵點,怎麼辦?利辛縣建立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探索開展“1+1+1+1+N”工作法,落實“找交銷查考”工作機制,推動急難愁盼問題快速有效解決。面對群眾的訴求,四級網格長們在一起分析,查找問題症結,啟動“1+1+1+1+N”工作法。
“關鍵還是要凝聚一家人共識,把群眾當成一家人,換位思考,把王某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來辦。”網格長、城關鎮城南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劉濤說。
利辛縣城關鎮對於王某的合理近求,社區幫王某找了一處過渡房,解決了后顧之憂。今年5月份,王某最終簽訂了征遷協議,和平南路的堵點終於被打通。
利辛縣城關鎮和平南路斷頭路通車。 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對於和平南路王某合理的訴求,黨委政府站在群眾的立場想問題、解難題。但對於創業路上的違建房屋利辛縣則採取多方聯動,對多年的違建堅決拆除。
繼創業路之后,利辛縣又相繼打通了緯一路、攬翠東路與西路、文溪路等多處堵點。“已排查出的十個多年未解決的遺留堵點,目前已打通了八個。”利辛縣住建局局長唐鋒說。
激發活力,非我莫屬
城市管理只是利辛的一個縮影,短短9個月的時間,利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積案化解、堵點打通,經濟更是快速發展,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8億元,增長9.5%。10項主要經濟指標居全市三縣一區第一位﹔經濟運行位居全省59個縣(市)第四、皖北22縣(市)第一,“兩個加快”連續兩個季度位居皖北22縣(市)第一。
為什麼是利辛?利辛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利辛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全縣信訪工作持續向好,進京訪批次人次分別同比下降50%、45.45%﹔致省以上信訪同比下降43.16%,初信初訪一次性化解率97.86%。
改造后的西潘樓火車站。 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堅持新發展理念。利辛縣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找准“土地”抓手,縣、鄉、村三級干部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眼睛發現每一處資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完成面積佔全省總量一半以上,初步化解了“鄉村建設錢從哪裡來、經濟發展地從哪裡出”的難題,有效緩解了“鄉村振興缺抓手、服務群眾缺資金、糧食增產缺土地”的困局。
大興調查研究。縣委堅持立足實際,主要領導用6個月的時間走遍全縣361個村和社區,看利辛縣情實際、問干群意見建議、查工作短板缺陷、找發展途徑方法,在充分考慮利辛58年建縣歷程和干部狀態后,發自內心地喊出“凝聚一家人共識”“好樣的利辛人”,以鮮明導向,推動各項工作持續邁上新台階。
強化系統觀念,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抓住重點、補齊短板。緊貼農業大縣實際,堅持“種好糧,養好牛,做好菜”﹔針對城市規劃建設現狀,創新開展城市網格化管理,統籌推進文明創建、社區治理等工作,實現規劃區四級108個網格全覆蓋﹔工農互促、城鄉互補的整體格局不斷完善。
樹立鮮明導向,聚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等工作賽道,提拔重用91名干部。表彰了利辛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選派幫扶干部、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和先進基層黨組織,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的良好局面。
堅持真抓實干。全縣黨員干部沿著利辛高質量發展新路,凝聚一家人共識,人人爭做“好樣的”利辛人,保持戰略定力,一項接著一項干,實現一個階段性目標又奔向新的目標,積小勝為大勝。
迎難局、破困局、開新局,利辛縣全縣上下正以非干不可、干必干成的勇氣,非我莫屬、舍我其誰的信心,在皖北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進。(李鵬 李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