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吳焰

用創新打開發展新天地

——開局之年看長豐

本報記者 吳 焰 徐 靖 游 儀
2023年09月20日07: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1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1 版)

50秒,組裝完畢一台新能源汽車整車﹔23天,完成百億元大項目從談判到簽約的全過程﹔4年,實現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全國百強縣的“身份轉換”……

長豐,安徽省會合肥的市轄縣。一個昔日籍籍無名的地方,如今正因其跨越式發展而廣受關注。

2012年,長豐縣脫貧摘帽﹔2016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九十九位,此后排名連續上升,至2022年已升至第七十三位。“從‘貧困’到‘百強’,長豐的跨越式發展,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結出的碩果。”長豐縣委書記李命山說。

“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的殷殷囑托,長豐廣大干部群眾用創新打開了發展的新天地。

——理念的創新,開創了縣域發展的新格局。

長豐縣崗集鎮的山嶺上,“江淮分水嶺”界碑矗立其間。處於長江與淮河分水嶺的長豐,過去卻因土壤貧瘠、干旱少雨,成為少有的省會城市下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關系擺布好處理好,一體設計、一並推進。”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縣域經濟的深入思考和科學指引,讓長豐找到了前行的路徑。

“兩新一示范”,合肥市委為長豐縣確立新的發展定位——打造合肥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新高地,實現全域協調發展新突破,爭當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縣。這一新定位,讓長豐走上制造強縣、科創強縣、農業強縣的新路。

長豐重新審視發展走向和空間布局。長豐縣在北,合肥市區居南。“向南主動融入合肥市中心,一體化推進。”長豐果斷調整策略,科學規劃布局。

思路打開,引領發展突圍。長豐因地制宜,依“市”順“勢”。抓住合肥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之機,大力發展縣城南部的雙鳳經濟開發區﹔抓住合肥濱湖新區崛起的勢頭,一體設計長豐縣的北城新區,提升城市品質功能。

“方向明確,靶向發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這是長豐這些年發展的關鍵。”合肥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徐斌說。

——產業的創新,讓長豐開啟了彎道超車、換道直追的發展新模式。

前段時間,長豐草莓正值育苗關鍵期。水湖鎮草莓種植大戶蔣秀芝不慌不忙:“我隻要打開手機,就可以實時監測草莓長勢,掌握溫度、濕度、虫害、光照等情況。”

草莓是長豐的第一農業品牌,全縣種植面積21萬畝,莓農超8萬戶,年產量約35萬噸,畝均年收益近3萬元。

“我們的草莓,從選種到育苗到栽培,都用上了現代科技。”長豐縣草莓協會會長夏世祥告訴我們。2018年以來,縣裡每年為草莓產業提供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於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2020年,長豐與中科合肥智慧農業谷合作,開發數字草莓大數據平台,實現草莓生產溫、光、氣、土、肥、藥可視化和聯動控制……目前,“長豐草莓”全產業鏈產值已超百億元。

另一個“百億元”的故事,則發生在制造業新賽道。

位於縣城中部的下塘鎮,以“下塘燒餅”出名。2021年,比亞迪汽車選址下塘作為生產基地。從談判到簽約,23天﹔從簽約到開工,42天﹔10個月投產,生產5個月產值就過百億元。今年前7個月,長豐生產新能源整車25.3萬輛,佔安徽新能源車產量的60%以上。

昔日燒餅小鎮,今朝產業新城。“比亞迪生產基地一期、二期、三期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近20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總產值不少於3000億元。”比亞迪長豐園區總經理李力介紹。

作為合肥的制造業高地之一,長豐規上工業企業35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主板上市公司5家,產值過百億元企業4家……2022年,長豐縣規上工業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

“到2024年,長豐規上工業產值預計可達2000億元。”長豐縣縣長李孝鴻信心滿滿。

——科技的創新,讓長豐的“發展續航”有了重要支撐。

智慧農業谷裡,測土機器人、農業傳感器等投入使用。“通過數字賦能、科技加持,進一步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科合肥智慧農業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儒敬介紹。

崗集鎮,國家大科學裝置之一的航太雷電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趙曉東指著規劃展板:“這裡,將建起大飛機雷電防護實驗室。”相距不遠,先進光源項目、超級陶粲裝置等已經布局,一座“科學城”即將拔地而起。

下塘新城,一座集油、氣、充電、換電、加氫供能為一體的綜合能源港即將投入運營,包括比亞迪、中創新航等多家規上企業接入的能源工業互聯網平台基本搭建完成。“作為全省唯一的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縣,長豐正在探索綠色發展之路。”安徽皖豐長能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學鎖告訴記者,能源港運營后預計每年能減少碳排放6370噸。

開局之年,長豐的科技創新,勁頭更足,勢頭更猛。

長豐縣科技局局長張帆,這段時間正忙著研究制定補貼政策,吸引人才。“我們希望釋放明確信號: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讓人才成為創新支撐。”

今年以來,長豐縣已實現4名院士、281名科研類碩博士、25名科技顧問常態化入駐。智慧農業谷、中國菌物谷、產業孵化中試城“兩谷一城”,已就地轉化農業科技成果117項,帶動各類經營主體近400個。

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長豐將繼續銳意進取、闊步前行。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