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馬鞍山:以制造業倍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3年09月20日09:49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產業,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硬基石﹔一個城市、一個區域核心競爭力和未來航向的強支撐。

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對城市產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馬鞍山市實施制造業倍增行動,質量結構優化提升,轉型發展加快躍升……持續優化創新的產業生態,推動馬鞍山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為傳統的工業城市,馬鞍山如何通過招大引強推動產業轉型,讓制造業“換擋升級”的路徑更加清晰?如何推動傳統產業“存量煥新”、新興產業“變量換乘”?

聚焦“增量” 培育要素保障新支撐

創新塑造產業生態,就要找准工業發展的“穴位”。這個“穴位”,就是千方百計壯大經濟體量,區域經濟發展沒有一定的規模和速度,就沒有競爭力和影響力。

馬鞍山市始終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強化招大引強,加快項目落地,精准謀劃儲備項目。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既是穩當前的重點,也是謀未來的關鍵。

“新特鋼工程項目投產,我和所有馬鋼新特鋼建設者一樣心情非常激動。”寶武馬鋼特鋼公司(以下簡稱馬鋼特鋼公司)職工宛佳旺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

6月6日,馬鋼新特鋼工程項目(一期)投產。該工程全面建成后,為國內特鋼行業單體最大生產基地。

新特鋼工程項目是馬鋼“十四五”規劃基建技改重點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總投資92億元。項目採用了全新的冶煉和控制技術,規劃建成一個總體規模為440萬噸體量的國內最大單體特鋼生產企業。

“新特鋼工程項目一期從建設到投產,歷時18個月。項目克服了多重困難,創造了工程項目建設新的速度。”馬鋼特鋼公司副經理、總工程師龔志翔介紹,新特鋼工程項目位於馬鋼煉出第一爐鐵水的地方,選址充分利用既有廠區,與特鋼老產線緊緊相連,緊鄰長江貨運碼頭,物流順暢。

進度就是態度,要緊緊扭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讓項目建設速度再快一點。

馬鞍山加強工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新開展項目洽談未簽約、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庫、竣工未投產、投產未上規、上規未達產“七未”攻堅,對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環環相扣、實時跟蹤、動態調整的閉環管理體系,並實行“一項目一對策”,有力推動了項目建設提速提效。

一個個重大項目接踵推進,一處處建設場景激情澎湃,馬鞍山市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愈加強勁。

2022年年初,馬鞍山市博望區順博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正式動工,到去年11月6日首批鋁錠下線,僅用10個月的時間,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在順博合金的大力推薦下,下游企業愛柯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也將馬鞍山作為建設新廠區的首選地。

“以商招商”撬動產業加速集聚。近年來,多個優質項目“以商招商”在馬鞍山“聚沙成塔”,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聚焦“存量” 開拓傳統產業新路徑

技術改造,是提升企業發展質效的有效途徑,是促進工業投資的重要抓手,是制造業倍增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日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超薄帶切邊精整線開、卷取機組”產品獲認定,技術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該產品已於2022年9月在終端客戶超薄帶挈帶及平整機組機上使用。

碩果盈枝的背后,是企業持續加大研發與技改投入。同樣,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惠企政策的加碼助力。馬鞍山市出台“推動新一輪高水平技改制造”技改政策。該政策在原有技改政策基礎上,降低了獎補門檻——設備總投入由300萬元以上降低至100萬元,提高了獎補比例——從最高8%提高至最高10%,抬升了補貼上限——單個項目補貼上限由200萬元增至500萬元。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大力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安徽東海裕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組裝車間,技術人員正在對一條激光切割單元生產線進行調試,准備發往客戶手中。

該公司是博望區一家生產光纖激光切割機、數控折彎機等鈑金智能裝備的龍頭企業。該生產線由企業投資600萬元研發,可借助自動上下料功能、自動分揀料功能,讓切割系統和折彎系統實現連續作業,同時借助先進管理系統將生產數據和運行狀態實時反饋,生產出高精度鈑金產品,受到客戶青睞。

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個自動化生產線的特點就是‘無人’,所有的產品自動化成型,產品可自動加工出來。這條生產線在普及推廣之后,預計每年可以為公司帶來2.2億元的營業收入。”

馬鞍山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圍繞規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全覆蓋的目標,分載體、有步驟地引導企業實施技術改造。2020年以來,全市技改投資年平均增幅16.1%,平均每年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00個以上,全市技改投資佔整個工業投資比重始終保持在50%以上。

聚焦“變量” 布局新興產業新賽道

新興產業是引領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新動能。馬鞍山向“新”而行,推動新興產業“變量換乘”。

作為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7家整車企業之一,漢馬科技充分依托吉利資源優勢,在純電動、甲醇動力、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等業務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創新產品和運營模式。2023年前7個月,漢馬科技銷售新能源重卡2252台(含甲醇汽車),新能源銷量佔比56.94%、同比增長23.94%﹔上半年新能源重卡市場佔有率排名行業第三。

一項項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一件件新產品打破國外壟斷,馬鞍山市戰新產業企業緊盯行業前沿、矢志自主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帶動“1+3+N”戰新產業融合集群不斷發展壯大。

數字最具說服力。全市戰新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由2018年的24%提升到2022年的40.1%﹔“1+3+N”戰新產業融合集群產值突破3400億元。

馬鞍山,正把新興產業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能量”。

短短幾年時間裡,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從一家“小不點”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該公司應用於金屬、面板顯示器及光學產業等玻璃相關固定用途領域的“吸附墊”成功問世,實現在拋光玻璃過程中通過一定壓力作用,形成真空吸附住拋光玻璃的技術,破解了一直受制於國外的技術難題。

2022年度馬鞍山市畝均效益評價結果中,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評為A級,享受相關獎勵政策。

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只是一個縮影。日前,馬鞍山市2022年度企業畝均效益評價結果正式公布,規上工業企業2022年度平均畝均稅收為23.55萬元,根據安徽省畝均辦發布的數據,僅次於合肥和蕪湖,位居全省第三。

成果的背后,是馬鞍山市以畝均效益評價為先導,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不斷完善、深化、拓展和提高,打出了一套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組合拳”,探索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要素保障是制造業倍增的關鍵支撐。”馬鞍山市經信局經濟運行科負責人介紹,全市圍繞制造業倍增行動,實施要素保障提升行動,推動土地、產能、能源、資金、人才等各類要素圍繞制造業三年倍增精准集聚,深化改革創新,切實破解項目建設障礙。

新產業新賽道,需要走出新增長曲線,馬鞍山,開始了一場新的制造業遠征。

錨定新的目標,相信馬鞍山定會奮躍而上。 (鄔 剛)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