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數據技術,安徽亳州優化領取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方式——
認証便捷高效 服務精細貼心(深閱讀)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7日 第 04 版)
核心閱讀
今年2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印發,提出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安徽省亳州市依托大數據技術,優化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方式,通過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不斷提升政府數字化服務水平,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更舒心。
“沒想到啥也不用做,資格認証就完成了,真省心!”67歲的劉素梅家住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為能按時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以前她每年都要專門跑到當地人社部門服務窗口進行養老金年度資格認証。今年5月,眼看要進行資格認証了,劉素梅卻因身體原因住了院。“本來我還在擔心住院錯過認証時間,沒想到還沒去窗口,就收到了資格認証已完成的短信。”
改變源於亳州市正在開展的優化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方式工作。借助大數據手段,亳州市約有136萬人將無需到相關部門現場辦理,即可完成22項待遇補貼領取資格認証,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搭建認証平台
匯集數據資源
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規定,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每年需進行一次資格認証。若逾期未認証,相關待遇和補助將停發。
“以前,群眾需要去相關部門或社區服務窗口進行現場認証。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通過手機進行人臉識別認証即可自助完成資格認証。”亳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長安說,雖然人臉識別認証操作簡單,但不少老年人不會或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仍然隻能到服務窗口排長隊。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亳州市人社局優化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方式,並將其推廣應用至高齡津貼、退出村醫生活補助等惠民補貼的資格認証上。
此次認証方式優化即通過多部門數據共享,運用大數據手段,比對群眾出行、就醫、養老院入住等信息,主動幫助群眾完成資格認証,認証結果也在多部門間互通。“比如,有的老人剛去醫院看過病,或者到銀行辦理過需要身份認証的業務,這些數據匯集起來,就不需要群眾專門進行資格認証了。”陳長安說。
實現資格認証自動完成,數據匯集是關鍵。“接入的數據越多,能完成資格認証的群眾也就越多。”陳長安介紹,亳州市委市政府通過打通各部門數據,不斷完善政務服務,“平台接入各部門數據庫后,數據能夠實現實時傳輸。”
互通認証結果
提升比對效率
今年5月,亳州市上線數字平台,實現了包括人社、農業農村、民政等部門補助事項資格認証的聯動辦理和結果的互認復用,有效解決認証時間和方式不統一、認証結果不共享的問題。
坐在電腦前,亳州市人社局辦公室主任柴濤向記者展示了該平台,輕點鼠標,即可看到跨部門的多種待遇和補助類型、領取人員名單、認証途徑等。“截至目前,平台已經接入26個部門3490.94萬條數據。”柴濤指著屏幕介紹,其中包含39項強認証數據和9項弱認証數據。其中,能直接確認領取人員狀態的數據為強認証數據,反之為弱認証數據。
“在上一次資格認証完成到下一年度資格認証期間,平台會不斷抓取數據。當有一項強認証數據出現時,平台便會自動發送資格認証已完成的短信提醒。”柴濤說。
眼下,平台的比對成功率已達80%。陳長安介紹,剩下的20%由於抓取不到相關數據,還需採取人工服務兜底方式認証。在認証有效期結束前,平台會發送短信提醒群眾通過手機自助辦理﹔仍未按時辦理的,社區和相關單位將安排工作人員上門確認。
“隨著數據的不斷匯入,比對成功率還將持續提升。”陳長安說,數字化手段有力解決了群眾辦事耗時耗力的困擾。
減輕基層負擔
保障資金安全
資格認証方式的優化不僅惠及群眾,也極大減輕了基層一線的負擔。
走進譙城區湯陵街道豐水源社區辦事大廳,記者看到,大廳裡有前來咨詢政策的居民,但人流量並不大。
“過去這個時候,正是資格認証的高峰期,窗口前擠滿了辦理資格認証的老年人,多的時候有六七十人。”社區工作人員汪柯介紹,豐水源社區負責進行資格認証的各類待遇和補助項目加起來有15項,以前每年要幫2000多人完成認証。
“以往各類待遇和補助的發放是相對獨立的,我們要和多部門對接,實際上很多工作重合度較高。”汪柯說,現在新系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資格認証,社區隻需兜底核查少數幾名居民的信息即可,而且認証結果實現了各部門間的互認復用,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不僅如此,財政資金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以前,各個部門獨立發放待遇和補助,存在‘冒領、多領、重領’的漏洞。”柴濤介紹,如今,依托建立起的待遇領取人員數據庫和算法模型,通過對待遇領取人員情況和領取要求進行比對,堵住“冒領、多領、重領”漏洞。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自動資格認証和數據成果應用范圍,完善平台基層服務功能,讓更多群眾充分享受到數字政務帶來的便利。”陳長安說。
本期統籌:郭 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